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逛寺庙的癖好(1/1)
人的表达欲会消失。
从广州回来,歇了两天了,全身痛,想写点什么又不想动,好像没有动力做任何事情,连围棋训练也中断了。
每次出门都会逛逛博物馆和庙宇,看看老祖宗的东西,想起这几年逛过的寺庙,勉力为之,随便写点。
中国人是谈不上信仰什么主义的,如果有的话就是活着。什么有用就信什么,没用了就丢开手,过段时间想起来又捡起来用用。儒释道,三教合流后,更是鱼龙混杂。葬礼上有道士也有比丘,更有繁文缛节。既算命信佛,也期盼读书做官,出人头地。我也不能免俗,偶尔也逛寺庙拜佛祖。算命,我是不信的;民间中医我也是不信的。
逛寺拜佛,如同算命,也只是一种心理安慰。我既不打坐也不冥想,经书只念过两本,更多的是享受寺庙的一种环境氛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向往,或者你也可以说是一种逃避。它让我身心舒泰。每一次进大雄宝殿,都会被佛祖的庄严震慑。尚在昆明时,独自逛圆通寺,远远的看到铜佛殿上的佛像,莫名的泪流满面,好像人生的酸甜苦辣都涌上心头。
烧香拜佛,打坐念经,大家都在庄严祈祷,履行一种仪式。你会想他们在祈祷什么呢,健康?财富?平安?姻缘?选择?感叹众生之不易。
这次再逛大佛寺,无意间听了一场定国晚钟,大家有兴趣可以听一下。偈语和音频都来自博主“明安”。
九幽十类之中悉离苦海
五风十雨免遭饥馑之年南亩东郊俱瞻尧舜之日
干戈永息甲马休征阵败伤亡俱生净土
飞禽走兽罗网不逢浪子孤商早还乡井
无边世界地久天长远近檀那增延福寿
三门镇靖佛法常兴土地龙神安僧护法
父母师长六亲眷属历代先亡同登彼岸
南无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
南无圆满报身卢舍那佛
南无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
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南无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逛寺庙,最喜欢的还是环境的清幽。
广州的寺庙,人群鼎沸,以大佛寺、光孝寺为盛。大佛寺身处北京路步行街,最繁华的都市之中,香火也最鼎盛,佛像金光耀眼。
相比较,我还是更喜欢光孝寺的环境,光孝寺也是广州最古老的佛教圣地。相传六祖慧能继承五祖弘忍衣钵后因“风幡之论”一语惊人,在此剃度出家,在菩提树下为众生讲法,开东山法门。
南禅心法,不落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在家亦可修行,吃饭、睡觉、穿衣,起心动念,皆用此心,若能觉悟,直下成佛。可为人人皆可成佛,人人心中皆有佛心。说起来,在佛学众派中,我好像喜欢禅宗。可能和王阳明有关系吧。
杭州的灵隐寺,西湖之畔,山水相容,林深草密,最是清养之地。灵隐寺,始建于东晋,康熙南巡时赐名题“云林禅寺”。贵阳黔灵山的弘福寺,与山顶猴群为伴,从山脚登山,很考验脚力。在贵阳近十年,喜欢逛寺庙这个习惯恐怕要从这里算起。昆明安宁有一座曹溪禅院,据说始建于宋大理国时期,建筑有宋人风格。似乎凡名山大川,皆有佛、道之所。什么时候有机会可以逛一逛嵩山少林呢?!
寺庙也分等级大小,大寺有大寺的好处,小庙有小庙的清幽。大寺香火鼎盛,小庙亦可修心,只是可能要苦修,做苦行僧。现代的出家做比丘,据说也是同上班无异,是有固定上下班时间的,庙里的人际关系与凡尘亦无甚差别。看来还是隐居适合一些。
人常说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我可能适合中隐,在城郊处,有一所小房子,不要太大,不喜欢做家务。卧室要小,睡觉能聚气,把后半生的衣服都浓缩一下;书房可以大一点儿,能写字、下棋、看书;客厅就不要放电视了,有一个好的投影仪很重要,电影、音乐是不能少的,所以得配一个音响;要有院子,可以种树、养花,有块地也不错,虽然可能比陶渊明还草盛豆苗稀;距离医院不要超过3公里,实在是离不开医院了。若附近能有个小庙,可以时常登门,和方丈参禅打坐,谈经论道,写字下棋,也是不错的。不过这个条件是不是太多点儿?
这会儿,想起“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不想错过《病中散记》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