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8章 学得屠龙术,卖与帝王家(1/3)
“朕膺天命,三十又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奈起自寒微,无古人之博知,好善恶恶,不及远矣。”
这是朱元璋在遗诏之中吗,对自己一生功过是非的评价。
这位从贫贱之中走出来的帝王,最终还是闭上了自己的双眼。
朱元璋的一生跌宕起伏,从凤阳一个衣衫褴褛的乞儿,到定鼎天下的九五至尊,他走了四十年。
他的功过在史书上永久的流传,无论后人是爱还是恨,是崇拜还是厌恶,他依旧是那个雄才大略、英勇无畏的洪武大帝朱元璋。
《明史》如此评论朱元璋:
“赞曰:
太祖以聪明神武之资,抱济世安民之志,乘时应运,豪杰景从,戡乱摧强,十五载而成帝业。
崛起布衣,奄奠海宇,西汉以后所未有也。
惩元政废弛,治尚严峻。
而能礼致耆儒,考礼定乐,昭揭经义,尊崇正学,加恩胜国,澄清吏治,修人纪,崇凤都,正后宫名义,内治肃清,禁宦竖不得干政,五府六部官职相维,置卫屯田,兵食俱足。
武定祸乱,文致太平,太祖实身兼之。
至于雅尚志节,听蔡子英北归。
晚岁忧民益切,尝以一岁开支河暨塘堰数万以利农桑、备旱潦。
用此子孙承业二百余年,士重名义,闾阎充实。
至今苗裔蒙泽,尚如东楼、白马,世承先祀,有以哉。”
哪怕是后来取代大明的清朝,历代皇帝对于朱元璋评价也颇高。
顺治帝:“朕以为,历代贤君,莫如洪武。
何也?数君德政,有善者,有未尽善者。
至洪武所定条理章程,规划周详,朕所以谓历代之君不及洪武也。”
康熙帝立碑“治隆唐宋”赞誉朱元璋,还说:
“明太祖天授智勇,崛起布衣,纬武经文,统一方夏,凡其制度,准今酌古,咸极周详,非独后代莫能越其范围,即汉唐宋诸君诚有所未及也。洪武乃英武伟烈之主,非寻常帝王可比。”
教员更是盛赞:“自古能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当然,最为人熟知的还是那一句:得国正者,唯汉与明。
这句话出自清代历史学家孟森的《明史讲义》,其中提及:“匹夫起事,无凭借威炳之嫌,为民除暴,无预窥神器之意,自始皇以来,得国正者,唯汉与明。”
总而言之,朱元璋彻底的死去了,带着他光辉的一生,带着他彪炳史册的战绩,永久的闭上了双眼。
属于继任者的时代开始了!
朱元璋选择的继任者,是一个年轻气盛的君王,一个以仁孝著名的仁君。
朱允炆,继朱标之后,大明第三代扛把子,总览一切事物,建元建文,史称建文帝。
他的祖父朱元璋,威压一切,四海之内无人质疑,威名赫赫。
他的父亲朱标,大明地位最为稳固的皇太子,外圣内王,同样威望颇深。
踩在这两个巨人的肩膀上的朱允炆,自然也是野心勃勃,他决心要做出一番大事业。
年轻有雄心的朱允炆,将自己的目标,放在了各位叔叔身上。
藩王,在朱允炆心底,已经是一根不能不拔除的鱼刺,纵观历朝历代,藩王都会带来祸乱。
为了防止未来藩王作乱,朱允炆选择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这些叔叔们给通通削掉!
为此,他特意召集了朱元璋留给他的几位忠臣。
其中有三位格外的引人注目,名气很大,甚至于比大明很多皇帝的名气还要大。
这三位人才,便是被后世人称之为建文三宝的黄子澄、齐泰、方孝孺。
这三位都是当时有名的大儒,理论知识丰富,能说会道,很得朱允炆信任。
和朱元璋、朱标都不同,朱允炆更偏向于文臣。
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有很多。
首先,朱允炆的生母,是吕氏,这可不是普通人家的女儿,而是元朝官员吕本的独女。
吕本,曾担任太常卿。
根据淮南的地方志记载,吕本是南宋名将吕文焕的后裔。
南宋襄樊之战时,吕文焕死守襄阳6年之久,最终因弹尽粮绝投降蒙元,他的后裔一直在元朝为官,吕本便是其中之一。
元朝末年,朱元璋在濠州起兵时,吕本还是元朝的元帅府都事。
吴元年(1367年),吕本投降朱元璋。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任命吕本为湖广行省照磨(正八品)。
洪武三年,吕本升任中书省右司郎中(正五品),到了洪武六年,吕本已经升任太常卿(正三品)。
所以说,太子妃吕氏出身书香门第,相貌也十分美丽。
朱标原本的太子妃常式,乃是常遇春的女儿,可惜生下朱允熥之后不久,就因为难产引起的各种问题一命呜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返祖皇帝》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