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5章 废丞相,撤中书,大权独揽,一人独治(1/3)
无论是韩宜可,还是吴伯宗,都是头铁的忠臣。
朱元璋对他们的处理措施很耐人询问,明面上骂了一顿,然后给扔到了不起眼的角落里面。
按照往常的惯例,一个皇帝如果宠幸一个臣子,那么势必是不会容忍什么告状之类的话的。
因此,朱元璋对于胡惟庸的态度,实在是耐人寻味。
胡惟庸一看,自己被这么举报,朱元璋都没有在意,啧,老子稳了。
这天底下还有比我更受恩宠的人吗?
不过即便是如此,胡惟庸也依旧保持着一颗较为清醒的头脑。
俗话说得好,伴君如伴虎,谁知道朱元璋这头猛虎,什么时候会收回恩宠?
胡惟庸也是读过史书的人,说不上学富五车,可基本的东西他都知道。
这历朝历代因为失宠而死的宠臣,那还少吗?
自己可不能步这个后尘,得早做几手准备。
胡惟庸想起了历朝历代的权相,比如说霍光、曹操之类的人物,他总结前辈的经验,发现想要让皇帝拿自己没办法,那就得结党营私。
也就是不断地壮大自己的势力,让皇帝都忌惮,甚至于改朝换代只在一念之间。
想通了这一点的胡惟庸,立刻就开始着手实施自己的计划。
第一个要绑定的对象,那就是大明朝的开国勋贵。
开国勋贵地位很高,而且里面有关键性的道具——丹书铁券!
对于这丹书铁券,虽说胡惟庸也知道最终解释权就在朱元璋手里,可还是感觉非常羡慕。
别的不说,这东西拿在手里,那就是牌面,是身份的象征。
而且,一张没有用,可要是丹书铁券多一点呢?
你朱元璋心狠手辣是不假,可如果我掏出来一堆丹书铁券,你该如何处理?
总不能把我们都给杀了吧!
想通了这一点,胡惟庸便开始挑选拉拢的对象。
首先,像徐达这样的肯定没办法拉拢,人家地位太高,看不上自己。
因此,只能够在侯爵里面进行挑选,还得挑那些郁郁不得志的家伙。
很快,吉安侯陆仲亨、平凉侯费聚、延安侯唐胜宗进入胡惟庸的视线。
这三位都是明初勋贵之中的老人了,从濠州就跟着朱元璋打天下,战功赫赫,功劳不小。
不过这三货吃了没文化的亏,功成名就之后不爱惜羽毛,给朱元璋抓到了小尾巴。
吉安侯陆仲亨和延安侯唐胜宗闲得发慌,来了一拨公车私用,也就是“坐擅驰驿骑,夺爵,降指挥“,两个人都很悲催的一起从侯爵直接给降到了指挥的位置。
虽说后边朱元璋又给两人恢复了爵位,可是这经历属实不是怎么美好,至少面子丢到家了,很自然的心里就会不舒服。
而平凉侯费聚,则是个酒鬼,上班的时候搁那里顿顿顿喝酒,直接喝醉了,贻误军机,犯了不小的过错,朱元璋自然是狠狠地责罚了他。
这难兄难弟一见面,自然是两眼泪汪汪,再加上胡惟庸在旁边旁敲侧击不断地拉拢,这几货一看,行,咱们也都入伙吧,免得以后给老大砍咯。
靠着这点手段,胡惟庸暗中拉拢了不少勋贵,势力一天比一天庞大,可他还不满足,总觉得差点什么。
思来想去,有一天胡惟庸恍然大悟,嗐,我说还差点什么呢,原来是差了一根定海神针!
这定海神针是谁呢?
自然就是大名鼎鼎的开国第一功臣,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韩国公李善长!
这位可是重量级人物,名望很高,胡惟庸和他比,那就真的是一个天一个地。
因此,拉拢李善长,就成了胡惟庸接下来最主要解决的事情。
只有李善长这样的重量级人物加入进来,胡惟庸才更有自信,也能让其他观望的勋贵,瞧一瞧他的本事。
为了拉拢李善长上他这条贼船,胡惟庸可以说是想尽了办法,联姻送礼都是玩烂了的套路,关键是胡惟庸这厮百折不挠,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久而久之,李善长也不厌其烦,只能够回答一句,你们自己干自己的事情,我老了,不想再过问了。
这句话在胡惟庸眼里,毫无疑问就是默许默认的意思了,得到了李善长的支持,胡惟庸结党营私的步伐继续加快,总之胡惟庸拉拢了一大帮人,据说朝中和胡惟庸有关联的大臣多达一万多人。
咱也不知道胡惟庸是让猪油蒙了心,还是真觉得法不责众,总之胡惟庸的势力一天比一天庞大,手底下可以说是兵多将广,已经成为了朝堂之上最大的力量,任何不依靠他的,都得靠边站。
胡惟庸在权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朱元璋就只是看着,谁举报都不听,一如既往地对胡惟庸好,很快的,因为胡惟庸太飘了,做了件蠢事,他竟然贪墨了来自占城国的贡品。
来自番邦小国的贡品,无论是什么东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返祖皇帝》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