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5章 废丞相,撤中书,大权独揽,一人独治(2/3)
那都是给皇帝的,你一个丞相,竟然还敢玩这一手?
胡惟庸一时间打了个激灵,觉得自己肯定要完了,可是没有,朱元璋只是处理中书省部分官员,该关的关,该流放的流放,可唯独没有过多惩罚胡惟庸。
胡惟庸都懵了,诶不对啊,老板现在对我这么信任了吗?
私吞贡品,足够我掉脑袋的了,怎么老板一点反应都没有?
胡惟庸想不通为什么会这样,战战兢兢的小心谨慎了很久,有一天得到了来自老家的信息。
老家来的信息很简单,说起来还有些神神叨叨的意味,说的是老家的水井里生出了石笋,不止如此,胡惟庸爷爷的坟头上突然冒出来了耀眼的光芒。
瞧见没有,枯竭的水井中生长出石笋,祖坟头上放光芒,这可是天大的祥瑞。
胡惟庸一看,立刻就不慌了,有这两种祥瑞在,上天的意思很明确了啊。
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
你朱元璋能够得天下,我胡惟庸怎么就不行了?男人怎么能说自己不行,现在是行也得行,不行也得行!
胡惟庸之前拉拢的人,几乎是整个大明朝廷三分之一的力量,文臣武将都囊括其中。
只要造反,就能牵一发而动全身。
心思缜密的胡惟庸还不放心,他又做了两份准备工作。
第一:他想要联络常年滋扰明朝海境的倭寇,准备一同起事。
第二:他想要密信大漠之中的北元势力,并向北元称臣,希望可以借助到蒙古人的力量。
我自己打不过你,我找大臣们帮忙。大臣们势力太弱,我就打电话叫倭寇和蒙古人。
总而言之,得做好万全的准备,毕竟是要造反,可不能出差错。
就在胡惟庸紧锣密鼓的筹备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小事情。
胡惟庸的儿子坐马车在集市上酒驾加超速,出了车祸,甩出车外,直接摔死了。
胡惟庸痛失爱子,大怒,把赶车的人抓住处死。
本来这只是一件稀松平常的小事,因为胡惟庸任职丞相,就经常代替皇帝处理各种刑事案件,而且经常先斩后奏,私自处死犯人,替皇帝做决定。
所以杀掉一个车夫实在不算什么大事。
但这件事却偏偏被朱元璋知道了。
朱元璋一改往日的沉默,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你的儿子饮酒坐车,又唆使司机超速,死了活该,关人家车夫什么事?你不问青红皂白就私自杀人,你替他偿命吧。
胡惟庸人都傻了,诶这剧本不对啊,我残害忠良的时候你不管,现在只不过杀了个平民,你来什么劲啊?
可是胡惟庸不敢问,他现在还是臣子,哪里能够质疑皇帝的意见,那就只能求情了呗。
胡惟庸没有辩解,非常懊恼的表示愿意以巨额财富来赔偿车夫一家,也就是用钱买命。
但让他没想到的是,看似合理的请求,被朱元璋果断拒绝了。
朱元璋只说了一句话:欠债还钱,杀人偿命。
完了,人头要保不住了,胡惟庸冷汗直流,意识到这一次可能要出大问题。
因此,他不准备再等了,必须立刻马上开始造反,横竖都是一个死,为什么不放手一搏?
可还没等到胡惟庸起兵谋反,在朱元璋的授意之下,大臣们制造事端,群臣纷纷上疏弹劾胡惟庸,罗列其罪状。
洪武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379年,还没等胡惟庸喊出“起兵反抗朱元璋”的口号,他就被逮捕下狱,因各种各样共计几百条的罪名而被处死。
这些罪名都是哪里来的?
自然是这些年来,朱元璋故意放纵,而后一条一条的收集起来。
朱元璋看似没有管事,可是这些年,他的小本本上记得清楚明白,胡惟庸做了什么,是什么罪过,能不能达成自己的目的,朱元璋都写的很清楚。
而现在,罪状够了,胡惟庸可以去死了。
胡惟庸死了,但是“胡惟庸案”却远远没有结束。
因为胡惟庸案而牵连被杀的人,达到了三万多人。
当然,这都是后话,至少胡惟庸死的时候,朱元璋还没有开展自己的大清洗。
也就是一开始提及的,朱元璋在时隔三年多以后,才成立了锦衣卫,让毛骧彻查胡惟庸一案。
那朱元璋为什么不趁热打铁,直接消灭掉胡惟庸的党羽呢?
因为朱元璋针对的并不是胡惟庸,而是胡惟庸担任的职务——丞相。
丞相制度从春秋战国其实就已经有了,当初的设立是为了分担皇帝的工作,而发展到明朝,丞相的权力日益庞大,已经不仅仅是为皇帝分担工作,而成了瓜分皇权,制约皇权的一个职位。
胡惟庸以及胡惟庸之前的丞相,总揽国家大事,权力过大的行为已经深深地引起了朱元璋的反感,为了巩固皇权,也为了丞相制度不威胁自己的统治,朱元璋决定废除丞相制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返祖皇帝》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