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43章 兵部职方司(1/3)
平山堂后面的谷林堂是赵构平常处理政务的地方,他在康履等心腹内侍的陪伴下来到这里,少顷便有一个小内侍出来宣众大臣入内觐见。
而后,左仆射兼门下侍郎、领宰相位黄潜善,右仆射兼中书侍郎、知枢密院事汪博彦,尚书左丞张悫,尚书右丞吕好问,参知政事兼兵部尚书赵鼎,参知政事兼吏部尚书朱胜非,御史中丞颜歧,知扬州府吕颐浩,御营军都统制王渊等一干建炎年间新晋的宰辅高官们便依次入内与年轻的赵官家商议大事。
宗欣则呆在一旁的偏厅等候召见。本来茶水和糕点,只有宰执大臣们在等候时才有内侍奉上,像他这样的低品级官员是没资格享用的,但今天却恰逢是“新熟人”曾庆在这里当班,自然便对他额外关照,也命人端来了一份。
宗欣起得太早,本就没吃朝食,早已饥肠辘辘,赶紧向曾庆道了谢,便胡乱吃了一些。
曾庆碍于内侍的身份,不便一直相陪,他简短地向宗欣交谈了几句,告诉宗欣最近赵官家心情不太好,让他面圣时小心着些,后面又隐晦地说了句“官家体谅大臣们,想带着大家安安稳稳地施政于民,也好让百姓们休养生息,免受战乱之苦,哎,有的臣子不理解官家的良苦用心,变着方的添乱。”宗欣却听出了一个意思,官家现在不喜欢多事,只想安逸平静的过日子,言外之意就是不要拿北伐收复失地之类的事来说。
宗欣没想到曾庆连这种话都敢对他说,可见这个太监对自己着实没当外人看。又自嘲式地心道难道自己也吸引太监,这可不妙。他习惯性地将手伸进怀中想掏几两银子感谢对方,突然发觉在这里不合适,一眼瞥见对方,见曾庆也轻轻摇了摇头,示意宗欣不可。
这里人多眼杂,就这几两银子的小事,若是被御史知道了,少不得一顶内外臣勾连、心怀不轨的大帽子就会扣到头上,纵是皇帝亲近的内侍也是不敢公然逾矩的。
两人心照不宣地交流了一个眼神,曾庆便带着一个心腹小内侍离去了。
宗欣其实并不知道,因为自己的穿越,蝴蝶翅膀的一次扇动,让历史已经有了微妙的变化。一些正史上不曾发生过的事或时间上错位的事已经悄然发生。
比如赵构身上居然发生了遇刺事件,比如伪楚皇帝张邦昌提前死了,靖康之乱后金人再次兴兵南下的时间也提前了,甚至像今天这样围绕在赵构身边的大臣也跟历史上有了不小的变化等等,除了大的历史进程还在按照原有的史实在走以外,一些小的改变正在越来越多的出现。
但对于此时的宗欣来说,他在前世的时候历史知识相当有限,除了知晓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外,其它的改变根本无从知晓。所以,他到现在为止根本就还没察觉自己对这个世界带来了何种改变。
正如这里正在进行的君臣庭议,也将对原来的历史产生不小的改变。
“盖天下精兵健马,皆在中原与西北,若舍而去之,岂非让金人乘机侵扰我险关要隘,且届时盗贼将蜂起,跨州连邑,那时如陛下虽欲还阙,将不可得,况治兵制敌以迎还二圣哉!为今之计,当早日回京以系天下之心。盖东京西邻川、陕,可以召兵,北近京畿,可以进援,南通巴蜀,可以取货财,东连江、淮,可以运谷粟,有大江之险固,有禁军义勇百姓之忠心,民物淳厚,可攻可守。今冬计且驻哔,俟两河就绪,即还汴都,策无出于此者……”赵鼎正在激昂地读着宗泽的奏疏。
赵构听到“况治兵制敌以迎还二圣哉!”这句时就有些心不在焉了,后面念了些什么他根本就没听进去多少。心里却寻思道:“打赢了金人便可使得他们放父皇和皇兄回来吗?这要打到何种程度?况且父亲和大哥回来,一个是太上皇、一个是前任皇帝,我又该如何自处,谁来当这个官家?”
“官家,臣以为,宗留守所言极是,为今之计不可再滞留扬州,中原军民苦望王师已久,而今虽说金人来犯,我正当逆流勇进挥师北上,请陛下坐镇京师,以振军心民气,京师屯兵百万,此役将不难解矣。”赵鼎读完后紧接着朝赵构慷慨陈词道。
赵构听毕并不搭话,只沉思不语。尚书左丞张悫那老迈的声音又响起:“老臣也以为,中原不可一日无君,三河之民怨敌深入骨髓,若有陛下坐镇东京,军民抗敌之志当不可同日而语,老臣相信汴京城牢不可破。”
赵构这才抬头看向自己的肱骨重臣们,点了点头,朝黄潜善道:“嗯,黄卿你是百官之首,是何意见?”
黄潜善拱手道:“官家,臣以为暂且不宜即还汴都,金人中路军和右路军共计二十余万大军已至东京,胜负难料,实不宜如此冒进,还京之事还待本战之后再议。目前,首当以钱财、丝帛、兵器、粮草转运资助东京为主,派出使者寻求和谈良机为辅,若金人所提条件我能满足,则不妨以此缔结盟约,解决边患,再谈还朝之事。”
“臣附议,黄相公所言甚是。”汪博彦也立时进言道。
御史中丞颜歧也紧跟着道:“臣也以为此时应当暂留行在,以和谈为上。”
扬州知府吕颐浩虽然倾向于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烟火长乐未央》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