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关于历史文化答栗振宇问(2/4)
的影响。
栗:说到这里,让我想起沈从文先生写的《边城》。个中对于湘西风情的描述,对于人物的塑造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您的这种创作理念似乎和沈从文先生有异曲同工之妙。
周:沈先生是我敬重的人。人就是生活在历史的流程中,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各种各样的文化遗产都在人物身上发生作用。如果把这些剥去了,留下孤零零的一个人,那这个人肯定是不真实的。
另外,我们谈历史时其实是对过往历史进行重塑。我觉得我们现在的历史,都是历史学家们根据他们的看法和当时的需要写的。完全站在公正的客观的角度撰写的历史书是没有的。
栗:正如西方有人说: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
周:有道理。所以说,作为作家,他不能盲从,不能满足于史书上的结论,要根据自己的艺术直觉和史料对那段历史重新判断、感觉。也可能他自己做出的判断是离历史真实很远的,但是谁敢说,现在史书上所得出的结论就都是对的?同样一件事情,就是前天发生的,今天找几个人来叙述,谈出的经过和得出的看法可能都不一样。那么,过去几百年的事情,让后人写出来,肯定是相差很远的。再者,文学的主要责任不是要告诉读者这段历史的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它告诉读者的是某个人物对于这段历史的真实感受。在《战争传说》中,我的目的就是想把战争中人的感受比较真切地传达给读者。过去我们史书上对于一场战争的描述,只是讲是哪个皇帝哪个统帅领导的,打了多长时间,非常简短。你看明史上对于土木堡大战和北京保卫战的描述就那么几句话,死了那么多的人,几句话就打发了,这太不应该了。人死掉了,人在战争中痛切的感受都没有了,我特别不满足这样。我希望通过我这部作品告诉人们,历史上的每一场战争都曾经给人带来非常痛切的感受,非常大的痛苦。另外,在这部小说中,我得到的素材基本上都是传说(民间口头传说),这是些不会进入正史的东西,但是这些东西很可能让人们对于那段历史产生新的理解。
栗:通过对中国当代文学史的考察,我发现很多作家的作品和其故乡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比如莫言和山东高密等,这一点同样在您身上体现得非常多,《走出盆地》《银饰》《紫雾》《第二十幕》《香魂塘畔的香油坊》《左朱雀右白虎》等一大批作品都同您的故乡河南南阳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故乡在您的心中是怎样的位置?在您的创作中又是怎样的位置?
周:故乡,是一个人的诞生地也是一个人人生长路上最初的出发点。不管是哪一个作家,在创作时都要进行回忆,故乡是他们最常忆起的地方。就像我吧,故乡的影响已经进入血液,让你无法丢弃。实际上,
人一生要走很多地方,但是后来那些地方,都会促使你更深刻地认识故乡。人最初都是认为好地方肯定在他乡,于是想方设法离开故乡,但是等他经过大半生甚至一生的追寻之后,他会发现幸福没在他乡,还是在故乡。我走过济南、西安、郑州、北京,这些地方都会增加我对故乡的思念。同时,我觉得,因为人童年和少年时期的印象特别深刻,对很多事情的感受也特别真切,这种感受一直印在人的脑子里,就特别难以忘记。而后来走过的地方,就相对容易忘却。这也是人们为什么老是回望故乡的原因之一。我在山东生活了二十多年,在北京生活了十来年,在西安生活了两年,但是让我写这些地方的人,我都觉得难以把握,很容易失真。而我把人物放在故乡,无论怎么写,我都觉得很自如,写得游刃有余,写出来也会感动自己。有人说,你的故乡只是上一代人流浪的一个落脚点而已。据说我们周家是从山西洪洞县迁过去的,但洪洞县对我已经没有意义了,对我有意义的是南阳。是南阳给了我生命,给了我对世界最初的认识。那里的麦苗、青草、田埂都已经深印在我的脑子里。这是我生命的出发点,也是我作品最易进入的地方,这是没有办法的。另外,南阳是楚文化的发源地,因为楚国最早的首都在南阳境内;同时,南阳又受到秦文化的影响。所以南阳文化既有北方粗犷的一面,又有南方柔婉的一面,是一个文化交融地带,这造就了人们一些很奇特的性格和生活现象,所以我觉得这个地方值得我好好地加以表现。现在很多能在文学仓库里保留下来的作品,其实都是作家对于故乡的一种书写。当然这种书写是会变形的,作家流浪到哪里,就写哪里的生活,这样的著名作家也有,但是少。
栗:看来,这似乎可以说是创作的一条经验了!
周:也是一种宿命。我还没有从理论上去思考过这个问题,但我感觉这似乎是一条规律。
栗:在您的作品当中,我发现有一类人物形象,就是那种对于时势洞察清楚、忧国忧民的角色,比如《第二十幕》《战争传说》等中,这些人物的思想是不是主要就是您自己对于当时那个历史时期的思考?我觉得,如果将这类人物形象删去,似乎更可以增加作品的深度,也给读者更多一些思考的余地,您是怎么认为的呢?
周:是的,你的感觉很准。这些人物的观点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你能拒绝诱惑》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