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2、父亲(1/3)
父亲——雪园中的怀念
很遗憾,翻遍父亲十多万字的日记竟没有发现一句可以作为家族文化传统的“格言警句”,但字里行间洋溢着的慈爱、温情、认真、负责、细致、周到、谅解、宽容,还是让我泪洒纸页。本来我是想给父亲编一本日记选的,现在看来不用了。比这些日记更重要的是父亲那坚强的毅力和锲而不舍的精神。他那淡淡的笑容和蹒跚的背景就够我们一代又一代子孙景仰的。
雪轻轻地飘洒,如烟,如絮,如花瓣儿,洒在萧瑟的园子里。它为树木披上了银装,为草坪铺上了新被,它掩盖了石铺的小径,也掩没了小径上轮椅的那道道印迹。园子里一片静穆,只听得到寻食的冬鸟掠过树梢的噗窣声。
在飞雪的朦胧中,我仿佛听到园门的吱呀声,这时我看到父亲坐在轮椅上,缓缓地向我们移来,刚才还满地的白雪怎么都变成满眼的梨花。那梨花从枝头纷纷地飘落下来,落在父亲的身上,落在刚刚返青的草坪上。
透过那花的帷幕,我看清了推着父亲和跟着他走进园子的是弟弟妹妹和他们的儿子和女儿,还有他们儿女的娃娃们。四世同园的笑声,唤来了山林里的布谷、柳茑、杜鹃和朱顶雀,它们飞落枝头,和萦绕在梨花间的蜜蜂们一起奏响了美妙的春之声。
父亲笑了,满脸的笑意。
我们推着他在园子里各处转,他告诉我多种树,多种北方树种,水曲柳、山丁子、山里红、核桃楸,爱活,还不生病。他还叫我在菜园里多种粘玉米和家乡的家雀蛋和紫花油豆角,孩子们都爱吃。
孙子们还推着他走出小园,在春水宁静的湖畔流连,父亲的目光如春游的孩子般的清澈。在通住深山的小路旁,他指着那长着锯齿形叶子的植物,告诉孩子们,那叫苣荬菜,苣荬菜蘸酱是贫苦的农民春天的主要菜蔬。你奶奶最爱吃了,你们也要学会吃,虽然有点苦,但清热解毒,还很有营养。
那一天,父亲特别高兴,那是他同我们渡过的最美也是最后的一个春天。我们约好,秋天请父亲来看五花山的,他说,出来一趟太麻烦你们了。我说,那就等冬天来看雪吧!他笑了,我知道,他很是爱雪的。
雪越下越大了,铺天盖地。起风了,那风把雪搅得周天混沌,园子里的树在颤抖着哭泣。父亲没能来和我们一起赏雪,在最严寒的冬天就要离去的时候,他随着最后的一场雪走了,永远地走了。
父亲出生在多雪的农历腊月,母亲出生在大雪封门的冬月。母亲在世的时候,我们每年都在元旦这一天,在家给父母大人一起过生日。这是母亲的意见,她不喜欢上饭店。母亲去世后,为父亲再过生日,我们都去饭店了。
不知为什么,去年父亲坚决不上饭店了,要在二弟家过生日。十多年前父亲因脑出血后遗症,腿脚不利索了,开始可拄着手杖行动,后来要人扶着走,再后来就坐轮椅了。这两年他越来越不愿意外出了,我知道,父亲是很自尊的,不愿意车水马龙,被家人又推又抱的。我们服从了父亲的意愿,我们都来了,从小和他一起长的我的叔伯大哥为他做了些他愿意吃的家乡菜,就算是祝贺他的八十二岁大寿了。
席间父亲讲了家史:我们祖籍在山东黄县城西九里贾家村,现在是龙口市东江镇。先辈贾祯在道光六年的殿试中获第一甲第二名,道光十六年入值上书房,任皇六子师。咸丰四年(1**0年)秋,英法联军进犯北京,皇帝和宫人逃往热河,时任兵部尚书的贾祯留守京城,他端坐***前,与侵略者当面交涉,义正辞严,凛然不屈,拒阻他们入宫。这段历史袁崇年先生在央视的百家讲坛“中说过。贾祯1874年去世时,清廷以其持躬端谨,学文优长,入祀贤良祠,谥号”文端,宣付国史馆为其立传。
贾祯在任时朝廷推行实边政策,贾祯就让他的在山东黄县的两个兄弟带头“上山下乡,他们在1**3年从山东闯关东,来到黑龙江省的绥化县开荒种地繁衍生息,我们就是他们的后裔。那两位创业的先人,一位就是我爷爷的爷爷。爷爷以种地为生,因初通文墨,还办过私塾,父亲从私塾考入津河镇的中学,但因家境不佳,还没读完,就到烧锅(酒厂)当小工了。光复后延安来的干部来组建人民政权,父亲就参加了邮电工作,一直干到离休。说到自己的历史,父亲用的都是”简本,他更希望子孙们的历史更丰富,更精彩,不求清史留名,但要有益社会。
还好,过春节时,我们还是把父亲请进饭店,儿孙们一个个地向他敬酒贺春,他喝了几口红酒,满面红光的。更令他喜出望外的是刚刚满月的小重孙也给他抱
来了,那小肉**,开始眼生的大哭,可抱着太爷怀里,竟对着他笑。老爷子大悦,直夸小重孙儿漂亮聪明。过了初一,老二全家去了海南岛,我们几家轮流到他家陪着父亲过节。我们家去的那天,父亲的话比平时多。这些年他都住在二弟家,我只有星期天或节假日,才来和父亲唠喀,更多的是谈**,那一代老干部的特点是政治敏感,天下大事尽在心中。父亲的记忆力惊人的好,国际政要的名字和经济数据如数家珍,和父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有多少浪漫可以重来》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