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1、母亲(1/3)
第一章:亲爱的
1、母亲
母亲——其实我一直懂你
母亲这一辈子心里装着亲人子女,就是没有自己。五十多年过去了,她用自己的血肉筑起家庭的大厦,她用自己的双手把我们托向社会。为此她献出自己的青春,献出了自己的幸福,献出了自己的健康,而她自己无怨无悔。
母亲,在这个最严寒的日子里离我们而去了。在儿孙的一片哭声中,她的遗体从医院九楼的急救监护室推出。在电梯缓缓降落的时刻,我握着母亲渐渐冷却的手,心在收缩,浑身突然冷得发抖,仿佛要和母亲一起落人无底的深渊。
去年,母亲四次住院,前三次都是在昏迷中被我们抬进病房,经过十多天的治疗,又微笑着走出医院。她说每次都好像在做一个梦,她走到了桥的那一头,看见了她的父母,在向她招手:而我们在桥的这一头,在拼命地呼喊,妈呀,妈呀!她回过头,向我们走来,然后就醒过来了,看见我们都围在她的床前。
这一次我们也是一样拼命地呼喊,外省的、国外的子女都回来了,伏在她的身体上呼喊,跪在她的床头呼喊,妈呀,妈呀!可是她没有醒过来再看上我们一眼,就这样走了。
医院的走廊很长很长,医院走向太平间的路也很长。我们陪送着母亲一步步走向永远。腊月的风夹着纷纷飘落的雪花,扑打着我们的脸。眼泪流进我们的心底,流过我们的脸颊,滴落在冰冷的土地上。
大约五十多年前,也是在严寒的腊月,在下雪的日子里,母亲抱着我坐在一辆在风雪中奔驰的马车上,她紧紧地把包裹在破被里的我抱在怀里,用她的体温暖着我。就这样,母亲领着我走出了我出生的黑龙江省绥化县一个贫困的小村落。
母亲也生在这片土地上的一户贫苦农家,她经历了那个时代农村妇女所能承受的所有苦难。她18岁嫁给了我们的父亲,而父亲又离开我们到外地工作。母亲像牛马一样耕种土地,坐在地头抱着一个空碗哭嚎的就是我。母亲无法养活我,去投奔在邻县已当了邮电局长的父亲,那局里只有三五个人,我们住进一间小土屋。日子也不比农村好多少。
转年我们随父亲搬到一座城市,在一间日本人留下的小浴室里安了家,母亲亲自动手搭了土坯炕,盘了一个炉子,开始了一个家族的创业史。第二年妹妹在这间小屋出生,父亲为母亲做的第一次饭也是最后一次饭,是一锅浆糊。第二天母亲就下地生火做饭,不再让父亲插手。为了一家四口的生计,母亲背着父亲到建筑工地打短工,照顾妹妹的责任就交给了我,我对付她哭闹的惟一办法是用铜钱刮窗上的冰雪,然后抹在妹妹的嘴上。
这之后,我们又追随父亲走了许多地方,总是家还没安稳,父亲又调走了。在辗转中又有三个弟弟出生。母亲像拉车的牛一样,拉着越来越沉重的家庭重负。小时候,我们不知道母亲什么时间起床和睡觉。早上,她把热汤热饭为我们做好,叫我们起床吃饭上学;晚上我们躺下时她还在灯下缝补衣裳。上中学之前我,们五个孩子没穿过买的衣服和鞋,都是母亲一针一线地制作。学校开运动会,让我们买白胶鞋,她买来白鞋粉,把我们的布鞋涂白,说这不也是白鞋嘛!
无论家里的生活多么艰辛,母亲总能精打细算,靠自己超常的付出,让我们吃饱肚子,穿戴整齐,不失尊严。记得小时候,看到母亲一天到头总在洗衣服。除了给我们洗,还为附近工厂洗沾满油污的工作服,只为每天多挣几角钱。那时的钱真金贵。妹妹向妈妈要五分钱去看电影《狼牙山五壮土》,她就是舍不得给,妹妹大哭。同学看完电影在家门口过时,妹妹还坐在地上哭。******最严重的时候,妈妈突然调到郊区的养鸡场工作,后来我们明白了,她只为每天能分一小块豆饼和一把青菜。那些都留给我们吃了,她自己吃煮野菜。母亲这一辈子,竭心尽力为老人养老送终,全力以赴支持父亲的工作,含辛茹苦养育了我们五个子女长大成人,又帮助我们抚育了六个子孙。
家
庭里的每一件事她都操心费力,家庭里的每一个人她都日夜牵挂在心,她这一辈子心里装着亲人子女,就是没有自己。五十多年过去了,她用自己的血肉筑起家庭的大厦,她用自己的双手把我们托向社会。为此她献出自己的青春,献出了自己的幸福,献出了自己的健康,而她自己无怨无悔。如果说,我们还做了有益于社会的事业,那么,母亲是我们的第一恩师,是最大的功臣。无私圣洁的母亲是我们心中永恒的丰碑。用什么样的语言也无法表达我们对母亲的爱恋。
母亲没有多少文化,她却要求自己的子女,必须认真读书,学有所成。在读书的少年时代,我们从来没见她对我们笑过。总是严厉地,要求我们,不能有一点的懈怠。即使谁身体有病了,她也把我们从床上拉起来去上学。父亲不在家的时候,她授权我,弟弟妹妹谁不完成作业,就打。而一听说我们谁学习上取得了好成绩,马上给我们做好吃的。那年我考上了重点中学,她花钱给我买了一件粗呢上衣。那是当时我们家最贵重的衣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有多少浪漫可以重来》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