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六十三章爱卿我要的是人才不要美女(2/5)
朕的忧,是岭南百姓的饥寒,是琼州吏治的败坏,”李新宇站起身,居高临下地看着他,“不是后宫缺人伺候!这三位姑娘,朕派人送她们回岭南,再赐钱三十万,让她们归家度日。卿呢,就不必回岭南了,暂留吏部听用,先去看《贞观政要》里‘纳谏’篇,什么时候看明白了,再跟朕说如何为百姓分忧!”
殿内一片死寂。谁都没想到,新帝竟会如此不给岭南节度使面子。那些原本打算效仿冯智戴进献美女的官员,暗暗捏了把冷汗。
散朝后,魏征阳在回廊追上李新宇:“陛下今日拒纳美女,震慑朝野,实乃明智之举。”
李新宇却叹了口气:“魏卿,你说冯盎父子镇守岭南数十年,为何还不明白?朕要的不是会跳舞的美人,是能开渠引水、劝课农桑的能吏啊。”
正说着,内侍来报:“陛下,河东道荐举的张嘉贞已在殿外候旨。”
“快宣他进来。”李新宇眼中闪过一丝期待。
张嘉贞身着洗得发白的青布襕衫,腰间束着简单的革带,虽面带风尘,眼神却清亮如泉。他行礼时动作标准,不卑不亢,全然没有一般寒门士子的局促。
“张嘉贞,”李新宇指了指案上的舆图,“朕听说你去年在蒲州治水有功,说说看,你是如何做到的?”
张嘉贞走到舆图前,指着蒲州一带的河道:“陛下,蒲州地势北高南低,往年治水只知筑堤,却不知疏通支流。臣去年勘察后,发现涑水河与黄河交汇处有淤塞,便组织村民挖通淤塞,再在沿岸修十二道斗门,旱时引水灌田,涝时泄洪入河,如此便解了水患。”
他不仅说得条理清晰,还随手拿起笔,在舆图上画出斗门的构造,连尺寸比例都标注得清清楚楚。李新宇越听越欣喜,又问:“如今关中漕运常因三门峡险滩受阻,你有何良策?”
张嘉贞沉吟片刻:“三门峡水流湍急,行船确实凶险。臣以为可在北岸凿栈道,让纤夫沿栈道拉船,再在险滩处设绞盘,如此可保行船无虞。只是工程浩大,需征调民夫三万……”
“民夫不是问题,”李新宇立刻道,“关键是要体恤民力,不能像隋炀帝那样滥用民力。你若有把握,朕便命你为漕运使,主持此事。”
张嘉贞愣住了,他本以为能得个县尉之类的小官已是万幸,没想到陛下竟直接委以重任。他激动得声音发颤:“臣……臣定不辱使命!”
李新宇看着他眼中的光,想起当年乡塾里的老秀才,忽然笑道:“你不必谢朕。若事成之后,朕只要你记住,当官不是为了耀祖光宗,是为了让百姓能安稳度日。”
张嘉贞重重叩首:“臣铭记陛下教诲!”
消息传到崔府,崔承业正在把玩一只玉如意,闻言“啪”地将玉如意摔在地上:“一个泥腿子也能当漕运使?陛下简直是胡闹!”
崔明远劝道:“叔父息怒,那张嘉贞不过是运气好。咱们荐举的汾州长史李乔,可是正经的赵郡李氏出身,明经科及第,论才学,十个张嘉贞也比不上。”
崔承业脸色稍缓:“明日早朝,你便把李乔的考绩呈上去,让陛下看看,到底谁才是真才实学。”
次日早朝,崔明远果然奏荐李乔,夸他“博通经史,治政有方”。李新宇翻看李乔的考绩,只见上面写着“劝农桑,兴学校,境内大治”,评语全是溢美之词。
“既然李乔如此贤能,”李新宇放下考绩册,“朕便派个内侍去汾州看看实情。”
崔明远心中一紧,强作镇定:“陛下圣明,正好让李乔的政绩昭示天下。”
他哪里知道,李新宇早已通过暗线了解到,李乔在汾州任上,只会搜刮民财讨好上司,所谓的“兴学校”,不过是把佛寺改成学宫,连课本都没备齐。
十日后,内侍从汾州传回密报,附带着几张画:一张画着百姓在学宫外哭泣,因为李乔强征他们的子弟入学,实则是为了凑数;另一张画着被强占的佛寺,佛像被推倒在地,僧人被驱逐。/秒/璋!结/暁!税′徃, ^追′罪!薪¨璋^踕*
李新宇将画掷在崔明远面前:“崔卿,这就是你说的‘治政有方’?”
崔明远面如死灰,瘫倒在地。
处理了李乔之事后,李新宇更加坚定了亲自主持制科的决心。他命人在长安城外的曲江池畔搭建考棚,又从国子监、弘文馆挑选了十位德高望重的学士担任考官。
制科的消息传开后,不仅长安的学子们摩拳擦掌,连远在剑南、陇右的寒门士子也纷纷启程赴京。有个叫王翰的并州少年,背着一捆书徒步走到长安,脚上的草鞋磨穿了底,却依旧兴致勃勃地在考棚外查看考题类别。
开考那日,李新宇亲自来到考场。他穿着常服,混在考生中,听见有人在议论考题会不会偏重生僻典籍。
“依我看,肯定考《礼记》,”一个书生笃定地说,“崔侍郎是主考官之一,他最看重这个。”
另一个穿粗布衣服的青年却摇头:“陛下求贤若渴,要的是能办实事的人,我猜会考时务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天狼诀贰》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