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9章 英魂(番外篇)(1/2)
古灵娜视角:追思与启程
暮色漫过烽火台遗址,我站在残垣旁,指尖抚过风化的砖石,那些被岁月掩埋的英魂故事,正随着风沙钻入心底。0*0,小^说·网′ +追\最\新^章·节`
三年前,北境胡骑破关,守将卫峥率不足千人的守军死战。我在城墙上见过他,甲胄染血,却把手中长枪舞成铁壁,护着百姓退入内城。最终,他与二十余名亲兵,在烽火台下力竭被俘,宁死不降,被残忍分尸。百姓们偷偷收殓残肢,葬在台侧的松林里,可胡骑为绝后患,又纵马踏平坟茔……
“灵娜,天要黑了。”霍雨灵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些微的风息。我转身,看见他手里捧着新折的白菊,花瓣上还凝着边关特有的清霜。他知晓我这些日子的心结——自踏入北境,我便被卫峥的故事缠着,那些英魂不该被遗忘,可他们的痕迹,正被风沙一点点啃噬。
“我们该做些什么。”我望着暮色里朦胧的烽火台,卫峥们的身影好似在砖石间浮现。霍雨灵将白菊塞进我手里,“先让这些英魂,有处可栖。”
回城的路上,我与霍雨灵商议,要为卫峥等英烈立碑。可老城主却摇头,“不是不愿,是不敢。胡骑虽退,细作仍在,若大张旗鼓立碑,怕给百姓招祸。” 这话如重石压胸,我望着街边蜷缩的老幼,他们衣裳破旧,却把家中存粮分出,说要供奉英魂——百姓们从未忘记,可英雄,竟连块碑都不能有?
深夜,我坐在案前,铺开羊皮纸。烛光摇曳中,卫峥的面容在脑海清晰:他守城时的怒吼,护着孩子时的温柔,还有受刑前那句 “北境的土,埋北境的魂”。我蘸墨,一笔一划写《英魂志》,要把他们的姓名、战绩、血性,都刻在纸上,刻在心里。-秒/章′节^小~说-网? ,无`错*内+容_霍雨灵在旁研墨,偶尔添上几笔,他曾随商队走过西域,知晓文字传扬的力量,“哪怕石碑立不得,这些故事,要让天下知。”
三日后,我们扮作行医的夫妇,带着《英魂志》手稿,往南境走。胡骑细作在北境盘查严,可南境文风盛,或许能借文人笔锋,让英魂声传九州。行至玉门关,风沙卷着驼铃响,驿站里,几个书生围着火炉吟诗作赋,谈及北境战事,却只道 “胡骑凶猛,北地苦寒”,对卫峥们的死战,浑然不知。
我攥紧手中手稿,霍雨灵轻轻碰我手腕,示意我沉住气。待书生们酒酣,我以行医见闻为由,讲起卫峥守城:“那将领被砍去一臂,仍用牙咬着长枪,捅穿胡骑咽喉……” 话未说完,有书生嗤笑:“姑娘编故事也该像样些,北境早丢了,哪有这般英雄?” 霍雨灵拍案而起,震得酒盏轻晃:“若无人死战,你今日能在此吟风弄月?” 气氛霎时僵住,我却看见有个灰衣书生,默默将桌上的酒,洒了半盏在地上。
离开驿站时,灰衣书生追上来,递过半块玉佩:“我是史官门徒,这玉佩可保你们过玉门关卡。北境英烈,该入史笔。” 我望着他背影,知晓这一路,哪怕千难万险,英魂的光,终会穿透愚昧与怯懦。
霍雨灵视角:守护与传承
我与灵娜在北境听到卫峥的故事时,便知此事难了。那些英魂的血,渗进北境的土里,可活着的人,不能让他们的故事也被埋进土里。
灵娜写《英魂志》时,笔锋都带着颤,我知她心疼——心疼那些本可活下来的人,为了家国,把性命掷向刀锋。我帮她誊抄,字迹落在纸上,却像刻在骨头上。?微^趣¢小/说·网~ ?更/新′最·快\老城主的顾虑没错,可百姓们望向烽火台的眼神,分明在说:英雄该被记得。
南下之路,比预想更难。玉门关外的风沙,刮得人面生疼,灵娜的咳嗽声混在驼铃里,我把水囊递过去,她却盯着远处商队,说要跟着打探消息。那些商队里,有胡骑细作,也有真心想传扬故事的人,我们像在迷雾里找灯,每一步都小心翼翼。
在凉州城,我们住进破旧客栈。夜里,门板被拍得山响,一群黑衣人闯进来,举刀便砍:“敢传北境降将事,活得不耐烦!” 我推开灵娜,抽出身侧短刃迎上。刀剑相交的寒光里,我听见灵娜喊:“他们不是降将,是战死的英雄!” 黑衣人愣神间,我砍倒两人,余下的跳窗而逃。灵娜扑过来查看我伤口,指尖发抖,我笑:“没事,英魂庇佑着呢。” 可心里明白,胡骑余孽,怕我们把真相传开。
次日,凉州城街头贴满告示,说我们是 “造谣生事者”。百姓们避之不及,唯有个老镖师,塞给我们两匹快马:“往东边去,那里有血性汉子,听得进真话。” 我与灵娜策马狂奔,马蹄溅起尘土,灵娜把《英魂志》揣在怀里,像揣着整个北境的魂。
到并州,遇见自发练兵的乡勇。为首的周虎,听闻卫峥的故事,当下跪了:“俺们天天喊保家卫国,却连英雄咋死的都不知道!” 他麾下三百乡勇,围着我们听故事,有人听得泣不成声,有人捶胸顿足。周虎说:“俺们练兵,就是为了不让这样的英雄再白白送命!” 灵娜把《英魂志》抄本送给他,他捧着纸,像捧着圣旨:“俺们代代传,让子子孙孙都知道,北境有群汉子,为咱拼过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变身大黑塔,国运之战起》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