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79章 石桥上的稻穗雨与传遍天下的《二圣图》(1/2)
石桥竣工那天,塞北的太阳格外亮。a?]看}*书?]?屋??; ,,`更#_新.最??全e
光线穿过盐河的水汽,在青石板上织出金网,像萧承瑾昨夜缠在她腕间的丝绸,滑得人心头发颤。
这座横跨盐河的石桥,是新政院讨论了三个月的结果——宽九尺,能并排过两辆盐车,两边还各留了三尺宽的行人便道,栏杆上雕着稻穗和盐粒的花纹,是苏妙妙亲自画的图。
她趴在图纸上修改时,他总从背后伸手圈住她,掌心按在她腰侧凹陷处,指腹碾过铅笔勾勒的曲线:“这里的弧度再柔些,像你的腰线。”
通车仪式没搞什么繁文缛节,苏妙妙和萧承瑾就穿着日常的朝服(他的龙袍绣着暗纹,她的朝服领口镶着金线稻穗),准备第一个过桥。
他的指尖刚触到她的腰带,就被她拍开:“正经点,百姓看着呢。”
他低笑,故意用指腹蹭过她腰带扣上的稻穗纹:“昨晚是谁求着朕轻点?”
“萧承瑾!”她耳尖发烫,转身时裙摆扫过他的靴面,带着点刻意的痒。
“慢点走,”萧承瑾伸手牵住她,桥面的青石板刚铺好,还带着点潮气,“别摔着。”
他的掌心滚烫,指腹摩挲着她的指节,像在把玩块温玉。
苏妙妙笑着回握住他:“放心,我比你稳。”
指尖却故意往他虎口按了按——那里有层薄茧,是昨夜替她解发簪时磨出来的。*零¢点?看·书. +首?发`
两人并肩走上石桥,步伐不快,却带着说不出的默契。
桥下的盐河水哗哗流着,映着他们的影子,像两条紧紧依偎的鱼;桥两边站满了百姓,手里都捧着稻穗和盐粒,脸上是藏不住的笑意。
他突然停步,在她耳边低语:“你领口的金线松了。”
指尖探进她的衣襟,顺着锁骨往上滑,带起的痒意让她腿软,却被他及时用膝盖顶住:“别乱动,让人看见。”
“农师大人!陛下!”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声,随即,漫天的稻穗和盐粒像金色的雨一样撒下来,落在他们的朝服上、头发上,带着新粮的清香和盐粒的微咸。
他趁机低头,在她发间深吸一口气,混着稻穗香的,还有她发油里的茉莉味——是他让人从江南运来的,说“配你的软发正好”。
“这桥,是咱们自己修的!”老牧民激动得抹眼泪,“以前过盐河靠木筏,翻了多少回?现在好了,走石桥,稳当!”
小栓子的娘抱着刚学会走路的丫头,让她摸着栏杆上的稻穗雕纹:“记住了,这是农师大人和陛下为咱们修的桥,以后好好读书,也为塞北做事。”
人群里,有个背着画夹的年轻人看得眼睛发亮。
他是中原最有名的画师,听说塞北“男女同权、二圣共治”,本来是带着质疑来的,想画点“荒诞景象”回去交差。_a-i/l+e·x^i?a*o~s_h`u_o~.\c¢o?m′
可此刻看着石桥上并肩而立的两人——她被风吹乱的发丝缠上他的龙袍,他伸手替她别到耳后,指尖的暖烫得她睫毛轻颤——突然觉得,这画面比任何“盛世图”都动人。
他没画金碧辉煌的仪式,也没画山呼海啸的跪拜,只画了石桥上的那一幕——萧承瑾穿着龙袍,苏妙妙穿着稻穗纹朝服,两人手牵着手,身后是流淌的盐河和欢呼的百姓,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气势浑然一体,没有谁压过谁,只有“并肩”的平和与坚定。
画的落款,他想了很久,写下西个字:《二圣同辇过石桥》。
这幅画很快传遍了天下。
京城的官员们看到时,有人震惊,有人愤怒,可当他们听说“塞北三年无饥荒、无叛乱,女子能纳税、能当兵,百姓比京城还富足”时,再看着画里苏妙妙眼里的从容,突然说不出“牝鸡司晨”的话了。
中原的百姓更是啧啧称奇——画里的女人没有娇柔造作,也没有凶神恶煞,就像邻家那个能干的嫂子,却能和皇帝站得一样首,这本身就是件新鲜事。
“听说塞北的女人能当官、能看病,还能和男人一样领饷银?”
“听说那座石桥,是百姓自己出工出力修的,皇帝和农师也搬过石头呢!”
“这样的‘二圣’,比只会争权夺利的强多了!”
议论声里,质疑渐渐变成了好奇,好奇又慢慢变成了认同——原来天下真的可以这样治,原来女人真的可以和男人一样,撑起半边天。
萧承瑾收到画师送来的画时,正和苏妙妙在新政院看新修的水渠图纸。
他把画挂在墙上,突然从背后捂住她的眼睛:“猜猜画里你在看什么?”
掌心贴着她的眼睑,呼吸拂过她的颈窝:“你在看桥下的鱼,对不对?就像昨晚……”
“闭嘴!”她笑着掰开他的手,却被他按在桌案上,图纸的边角硌着腰侧,他的吻落在她的发顶,“画里的你,比平时乖多了。”
“那是你没看见我搬石头的时候。”她仰头,唇擦过他的下颌,胡茬扎得她发麻,“比你挥剑还利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无厘头女帝:专治世界不服》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