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43章完结(1/2)
作为一个新君,秦惠王最大的梦想,就是继承先王遗志,收复河西失地、冲出函谷险关,与中原强国一争高下!
志向很高远,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先把哪只脚迈出门?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当时秦国所处的地理环境。\我¢的,书^城′ \已\发?布.最!薪`漳\結¨
——秦国的西面和北面是少数民族的游牧地区(今甘肃省河西走廊、内蒙古西部阿拉善沙漠一带),西面是戎,北面是狄,那里有飞沙走石的戈壁、也有黄沙漫天的沙漠、还有一望无际的草原。
——秦国的南面是巴国、黔中等蛮夷聚居地(今四川省北部,秦岭、大巴山一带),此处崇山峻岭、易守难攻,“野人”多,野兽更多。
——秦国的东面则是魏国占领的河西地区、函谷关,魏国就是凭借黄河、崤山天险,修造“收费站”,关了秦国整整25年的“禁闭”。
面对这样的地理环境,作为一个立志一雪国耻、问鼎中原的国君,秦惠王恐怕用脚趾头都能想到,该从哪个方向打。^k¨a·n?s¢h.u·h_e,z_i_.+c·o*m·——西征、北伐、南下都是没有前途的,只有东进!东进!
问题在于,能不能打?怎么打?
新官上任的“大良造”公孙衍经过认真细致的深入分析,很快就向秦惠王递交了一份可行性研究报告。
公孙衍在报告中认为,此时正是收拾老魏的大好时机,原因主要有四点:第一,从桂陵之战开始,魏国屡战屡败,特别是秦军曾经活捉魏军主将公子卬,现在的魏国是一只“纸老虎”。
第二,魏国无精兵良将可用,在河西地区防守薄弱,秦军可以乘虚而入。
第三,“徐州相王”使魏国的政治地位跌入谷底,心理上不堪一击。
第四,楚国、赵国忙着收拾“花心大萝卜”齐国,不会管西边的闲事。
“天赐不取,反祸其身”,秦惠王当机立断,任命公孙衍为将,兴兵讨伐魏国。
这是“徐州相王”后,秦国对魏国的第一仗,结束得比以往的仗都要早一些。*兰!兰¢闻-穴- /首+发?秦惠王、公孙衍万万没有想到——魏国这只“纸老虎”,居然还是餐巾纸做的!
秦军刚杀过来,阵势都没有完全摆开,魏国就宣布停火、割地求和。割的地方也有意思,就是公孙衍的老家——阴晋。对于公孙衍而言,自己带着队伍“光复”了故里,这是人生的一大辉煌。对于秦惠王而言,将阴晋收入囊中,实际上就是扫除了东进的一大障碍。因此,喜形于色的秦惠王立即下令,将“收费站”的名字由“阴晋”改成为“宁秦”。
既然魏国这么容易打,有什么理由不继续打呢?公元前331年,公孙衍再次出兵攻魏,这一次规模更大,大军横扫整个河西地区,“餐巾纸老虎”魏国根本招架不住。秦军俘虏了魏军主将龙贾,斩首8万人,魏国被迫将整个河西地区都“归还”了秦国。秦献公、秦孝公两代君主没有能够实现的宏愿,终于在秦惠王的手上实现了。
秦国越来越猛,魏惠王坐不住了。他想不明白,秦国是吃了兴奋剂,还是打了鸡血,怎么一夜之间成了重量级选手?不过,魏惠王很清楚一点:照这种速度整下去,魏国过不了几年就得江山易主!
魏惠王必须想一个办法,扭转秦国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
有人建议反攻过去。——说得轻巧!要能打得过,还能被揍得这么惨?!
有人建议割地求和。——鼠目寸光!秦国贪得无厌,总有一天要把魏国的土地割完,那跟亡国有什么区别?!
打也不行,和也不妥,那该怎么办?思来想去,魏惠王拿出了一个解决方案——用钱砸!砸谁?——公孙衍。
收到魏国送来的贿赂,“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的公孙衍还是很讲职业道德,立即向秦惠王建议:魏国已经是只死耗子了,榨不出什么油水,没必要浪费秦国的时间和精力,现在秦国的西面不稳当,有必要先把后院打扫打扫。
秦惠王想了想,觉得也对,老盯着一只死耗子干吗啊。既然如此,魏国咱就不打了,打扫干净屋子再出门,于是准备收拾西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战国杀》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