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言情 > 战国杀 > 第42章完结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42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楚宣王一听,这生意确实赚,那就这么着吧!

于是,田忌留在了楚国,这也是齐威王时期最严重的一起人才流失事件。?白\马′书.院~ ^追^蕞^歆_蟑/截\一直到齐威王去世,新继位的齐宣王才将田忌召回齐国,官复原职。

4 合纵连横初交锋(上)

回顾完秦国、齐国崛起的历程,我们再将视线拉到第一章结束时的“徐州相王”。

前面说过,“徐州相王”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333年,暴走的楚国、吃醋的赵国一起收拾了齐国,让兴致盎然的齐宣王吃了一回“铁板烧”。

就在这一年,西边的秦国也发生了一件事:秦惠王任命一个叫公孙衍的人为“大良造”,也就是当时秦国最高级别的武官,在此之前一直是卫鞅做的,卫鞅死后又空缺了几年。

公孙衍在历史上并不出名,因为他的“英雄事迹”被一个人“伪造”的经历给掩盖了,这个人就是著名的苏秦。

根据《史记》、《战国策》的记载,“徐州相王”之后,苏秦就在燕文公的支持下,上蹿下跳,周游六国游说,让赵国挑头行“合纵抗秦”之策,还煞有介事地挂六国相印,浩浩荡荡衣锦还乡。¨3*叶-屋? !埂*鑫`最?哙¨

苏秦的横空出世,让我们不由得怀疑,对战国初期的历史是否了解准确。苏秦的这些举动,与我们之前掌握的战国态势确实存在严重的不符。

第一,一直默默无闻的燕国怎么突然兴奋起来?

在所有的大国中,燕国的地理位置是非常优越的——离中原最远,南面又有赵国作为屏障。虽然国力比较弱,但无论是齐国争霸,还是秦国称雄,对燕国暂时还不会构成较大的威胁。夹在中间的魏国都不着急,它瞎激动什么?

第二,要说联合起来抵抗,也应该是抵抗强大的齐国才对,怎么会如此有“先见之明”地针对秦国?

齐国虽然跟老“群主”魏国“相王”了,但日子并不见得好过。北面的燕国对齐国始终保持高度戒心;南面的楚国对魏、齐的“徐州相王”相当愤怒;赵国更是对齐国暗自找“小三”极为不满。_s?j·k~s*a/p,p~.?c*o?m-也就是说,至少有三个国家在这一时期跟齐国结了梁子。

反观秦国,这几十年在秦献公、秦孝公的领导下,一直“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基本上不招灾、不惹祸,只是这些年在“禁闭”里憋不住了,时不时捅魏国两下而已,怎么突然就让六国感到了巨大威胁,非联合起来除之而后快不可?

第三,赵国挑头“合纵”更是匪夷所思。

从公元前386年开始,赵国一直在挨魏国的揍。好不容易通过平陆会盟勾搭上“齐大款”,腰杆子硬了20来年,却又被魏国通过“徐州相王”横插一杠,挖了墙脚。

赵国即便要挑头搞“合纵”,矛头也应该指向老冤家魏国才对,关秦国什么事?再说了,此时赵国的国力,对抗“小屁孩”中山国都略显吃力。面对魏、齐等中原强国,赵国平时躲都躲不过来,怎么还敢当“出头鸟”?这不是吃饱了撑得慌,没事找抽吗?

除了这些矛盾以外,《孟子》还记录了当时盛传的一句话:“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根据《史记》、《战国策》的记载,苏秦搞“合纵”,张仪搞“连横”,是棋逢对手的长期较量。既然如此,当时的人为什么没有把苏秦、张仪相提并论,而是凭空冒出一个公孙衍呢?

一直以来,这些疑问始终困扰着史学界。1973年,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一部名为《战国纵横家书》的帛书,才把苏秦搞“合纵”的时间弄清楚了。根据《战国纵横家书》的记载,苏秦跟张仪的年龄相差好几十岁,根本不可能成为搞“合纵连横”的对手。另外,张仪死于公元前309年,苏秦则是25年后的公元前284年去世的,绝不是像《史记》记载的那样,张仪待苏秦死后才出山游说“连横”。公孙衍跟张仪“斗法”的时候,苏秦还不知道在哪儿待着呢!

总之,《战国策》、《史记》记载的有关苏秦的故事情节,要么子虚乌有,要么时间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战国杀》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书页 目录
阅读推荐: 宿命之环 帝国之刃 今天开始当城主 诸天窃贼 长生修仙:我能用族人的气血加点 大奥术师她今天赚钱了吗 这本小说很健康 我在星际炼丹封神 人道大圣 斗破:家祖玄帝萧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