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5章完结(1/2)
智伯这只爱惹事的蝴蝶扇了一下翅膀,引发了晋国的一场风暴。!微-趣+晓.税*惘- ,埂-歆\罪?筷_智伯被杀,这场风暴原本可以到此为止,但已经没有人能够阻止这个混沌系统向不可预知的方向发展了。
韩、赵、魏三家灭掉智伯后,开始对智氏进行彻底清算。首先当然是分土地,赵家的地盘扩大到晋国北部(即今山西省中部、北部),魏家扩大到晋国中南部(即今山西省南部),韩家扩大到晋国南部(即今河南省西北部),地理位置极其重要的上党地区则被三家共同瓜分。按以往的惯例,这一次“排排坐,吃果果”,当然还是没有晋国“名义国君”晋哀公的份。
正卿的减法从6做到3,权势更加集中,晋国公室则更加衰颓。凭借着骨灰级“钉子户”的经历,赵无恤代替智伯,在仅剩的三家正卿中一家独大,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家分晋”事件。
此后,韩、赵、魏三家继续蚕食晋国土地,到晋幽公继位的公元前437年,三家留给他的土地只剩下了绛和曲沃两个城池。《史记》说,此时的晋幽公“反朝韩、赵、魏之君”,君臣之间来了个“乾坤大挪移”。`7*k′a¢n-s¨h!u*w,u+.!c¢o.m¨
公元前425年,赵襄子无恤去世,其弟驱逐了襄子的儿子自立,是为桓子。不过,桓子仅仅在位一年就呜呼哀哉,国人灭掉了桓子的儿子,接回赵无恤的儿子袭位,是为献侯。
趁着赵家祸起萧墙,在公元前424年袭位的魏斯取代赵氏,成为三家正卿中的老大。
公元前420年,魏桓子的孙子魏斯又借晋幽公晚上出去偷情之机,偷偷把这个虽然臣服但多少有些碍眼的国君给灭了,又以“靖难”为名,乘乱改立晋幽公的儿子唐止,也就是晋烈公。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曾经联合剿灭智伯的韩、赵、魏三家,绝非铁板一块。从公元前410年开始,魏斯便对赵国采取了军事行动。不过,魏斯并没有直接挥师伐赵,而是指向了一个无辜的路人甲——中山国。
魏斯选择打中山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躌?4¨看¨书\ /免+废`跃′黩*从地理位置上看,赵国在北面,魏国在南面,中山国则地处赵国的东北面。魏国一旦拿下中山国,就会形成对赵国的“月牙形”包围,从而占据上风。
魏家大军压境,一小二弱的中山国显然不是对手。公元前407年,中山王被迫率残余势力躲进了太行山区。
魏国实现了对赵国的战略包围,但现实并没有魏斯预想的那么美好。魏与中山之间隔着赵,补给、联络都要经过赵氏的地盘,赵氏心情好可以让你通过,一不高兴就搞“流量控制”,中山的驻军挨冻受饿,魏斯只能干瞪眼。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魏斯只能派儿子魏击镇守中山,让这块“飞地”成为高度自治的“特区”,对赵氏形成“月牙形”包围的战略构想始终没能实现。相反,由于中山远离魏氏本土,又直接面临赵氏的军事威胁,必须派重兵把守,这样就削弱了本土的防守能力,给赵氏以可乘之机。
早在魏斯向赵籍借道伐中山的时候,赵籍不想借,谋臣赵利就已经向赵籍分析了可能出现的结局。赵利预言:如果魏氏失败,那么赵氏就能乘虚讨伐魏氏;如果魏氏胜利,也不可能跳过赵氏的地盘去治理中山。无论魏氏胜与败,结果都是“用兵者魏也,而得地者赵也”,也就是魏氏帮赵氏把中山王赶走。别人主动免费给你打工,何乐而不为?
从公元前453年开始,经过几十年的苦心经营,韩、赵、魏在实际上已经与其他诸侯无异。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一纸诏令,任命魏斯、赵籍、韩虔三家为诸侯,史称“三晋”,从而形成了韩、赵、魏、楚、燕、齐、秦七大国并立的局面。至此,“三家分晋”的闹剧谢幕,智伯这只蝴蝶,终于扇出了令天下形势为之一变的大风暴!
2 营业执照很重要
回到一开始提到的那个问题:战国时代从什么时候算起?尽管从春秋到战国是渐进的,但史学家们还是希望找到一个象征性的起点。有一种比较普遍的观点:“三家分晋”标志着春秋的终结,而周天子册封三家诸侯,可以看做是战国时代的真正开端。
既然“三家分晋”发生在公元前453年,周天子为什么时隔50年才给予“追认”呢?——因为他不想做,他是被三家派出的使者逼着册封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战国杀》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