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4章完结(1/2)
韩康子采纳了段规的意见,得手后的智伯屁颠屁颠地跑去找魏桓子如法炮制。^白,马`书.院/ ¢耕~歆·醉*全?魏桓子的反应跟韩康子一样,而谋士任章又与段规“英雄所见略同”。于是,智伯这股祸水,被韩、魏两家一起引到了赵家的面前。
智伯玩“空手道”抢地盘的最后一关是赵家,而赵家的当家人却是当年跟他结下梁子的赵无恤。这一次,赵无恤不想再做“忍者神龟”。
赵无恤的回答干净利落:No door!有本事来抢!
志在必得的智伯没想到,当年隐忍不发的赵无恤竟然像只斗鸡一样,浑身的羽毛都竖了起来。既然如此,只有一战!
在智伯的胁迫下,韩、魏两家极不情愿跟着一起讨伐赵氏。面对来势汹汹的智伯,措手不及的赵无恤只能避其锋芒。问题在于,赵家的地盘也没多大,无论往哪里跑,都将面临一场城池保卫战,去哪里整兵备战呢?
惊慌失措的赵无恤做了几次深呼吸,猛然想起了父亲赵鞅生前的交代:“晋国有难,而无以尹铎为少,无以晋阳为远,必以为归。*天*禧¢晓!税.网^ _已·发¢布+罪^歆+漳′结/”这句话提到了一个叫尹铎的人,一个叫晋阳的地方,还要从赵鞅做正卿的时候说起。
当时,赵鞅决定让尹铎去管辖晋阳。尹铎受命之前询问赵鞅:“以为兰丝乎?抑为保障乎?”也就是说,您让我去晋阳,是像其他地方一样搜刮民脂民膏呢,还是励精图治以防将来有所不测?赵鞅对晋阳有特殊的感情,因为当初被中行氏、范氏讨伐的时候,自己就是跑到晋阳反戈一击的。于是赵鞅选择了后者,尹铎也忠实地执行了这个命令。
在赵无恤看来,晋阳是“先主所属也,尹铎之所宽也,民必和矣”,无疑是对抗智伯的最佳选择。公元前454年,赵无恤率领兵马进驻尹铎苦心经营多年的城池,尾随而来的智伯率军将晋阳团团围困,“晋阳保卫战”正式拉开序幕。
很遗憾,最擅长描写战争的《左传》没有把时间拉得这么远,我们难以直接窥探这场城池保卫战的硝烟。`d?u!y?u-e!d~u?.·c\o/m′不过,这场战争的惨烈程度却是不容置疑的。智伯的军队将晋阳围困了两年多,始终攻城不下,智伯采取了水攻,将附近的汾水决开一个口子,大水很快就灌进了地势低洼的晋阳城。《战国策》说此时的晋阳“城不沉者三板”,《国语》说的是,“沉灶产蛙,民无叛意”。也就是说,智伯决汾水把整个晋阳城给淹了,能露出水面的只有六尺。烧火做饭的灶台沉入水底,成了青蛙族的“产科医院”。即便是如此境况,晋阳人民依然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始终抱有将“侵略者”赶出家园的必胜信念。
整个城池被水淹没,军民又怎么维持基本的生活呢?按照《战国策》的说法,谋士絺疵与智伯的对话中描述晋阳是“臼、灶生蛙,人马相食”。《史记》的说法则更是令人毛骨悚然:“悬釜而炊,易子而食。”城池被淹了,军民将锅吊起来煮饭,粮食吃完了,军民交换婴孩为食。
惨烈的战争,没有磨灭晋阳军民的斗志,赵无恤也在琢磨着反败为胜之策。此时,谋士张孟谈站了出来,主动请缨出城,策反韩、魏两家。
对于韩、魏而言,这一仗打得实在太窝囊,自己的土地被智伯莫名其妙地“征用”,还要为智伯摇旗呐喊当“拆迁队”,对付赵无恤这个骨灰级“钉子户”。站在被汾水淹得惨不忍睹的晋阳城下,魏桓子、韩康子心知肚明,智伯今天能引汾水灌晋阳,明天也能引汾水灌魏氏的老巢安邑,后天更能引绛水灌韩氏的老巢平阳。实际上,面对智伯的一手遮天,韩、赵、魏三家本来就是一根绳上的蚂蚱,唇亡齿寒的道理,韩、魏是非常清楚的。因此,张孟谈跟魏桓子、韩康子谈得很顺利,还装模作样地拜会了智伯。
智伯被眼前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但身边并不缺乏明眼人。谋士絺疵曾经提醒智伯:晋阳被淹得这么惨,眼看胜利在即,魏、韩两家怎么没有一点喜色,反而忧心忡忡?张孟谈出城“访问”之时,族臣智过发现了赵与韩、魏暗中勾结的玄机,向智伯报告了“二主殆将有变”的新动向。对于这些意见,刚愎自用的智伯都认为是杞人忧天。为了保险起见,智过又提出“土地换联盟”的办法,也就是用土地许以韩、魏的谋臣段规、赵葭,这两个是“皆能移其君之计”的人。拿人手短、吃人嘴软,他们拿了智伯的土地,自然会鼓动韩、魏死心塌地为智伯卖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战国杀》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