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远 山,呼唤 第六章 卷二(3/3)
兴了。大家穿过油松林时,还采到了松丁蘑。
孩子们每天就是乐呀,有土豆了,肚子吃得饱了。上顿烀,下顿烀,没个够。没有大酱蘸,孙婶教之琴切点韭菜末,加上水和盐,再搅点面,这就是大酱。之琴做了几回还真好吃,土豆茄子拌这个酱,简直太香了,解决了大问题。
每天到了下班时间,他们就去接妈妈,顺着羊肠小路,往山头走去,他们知道蛇多,所以每人手拿一根长长的棍儿,杨策总是在前,边走边敲两边的蒿草,左一下,右一下,好把蛇赶跑。杨迈杨威随后,也是两边敲打。其实,走时间长了,他们也不害怕了,这里不光蛇多,在小路一侧的山根下,还有许多坟包,刚搬来时,觉得很恐怖很害怕,每天穿行在坟堆间,夏天一来,草木茂盛,把坟包掩盖了,反倒不那么害怕了,妈妈也总说,死人没什么可怕的,要勇敢才行。几个人一会儿工夫就到了山头,站在这里,可以望见队里的房屋街道,及整个奇宁镇。每次走到这,他们就停下步子,眺望全镇。有时可看见妈妈正顺着河边小路往家走呢,之琴到了前街,就看见三个小孩立在山头上,他们不喊不叫,等妈妈迈上小山坡,俩女儿一边一个,拽着妈妈的胳膊,杨策甩杆儿带路,大家一字排开,顺小道往回走,之琴更是问这问那,听他们讲述这一天的故事。
队里在许家坡后面的扇子面种一片香瓜,远远地就能闻到瓜香。每天早上下完瓜后,七八个人挑着担子到市场上去卖。看瓜的江有鱼这时就回家吃早饭,孙叔趁他一走,拎筐去地里有时就摘一筐回来,顺便给杨家拿几个。他知道杨家人不会偷东西,干不出来这种事,守着瓜田吃不到一个瓜,挺可怜的,每次总要给拿上几个。
有一天晚上吃完了饭,宝霞对杨迈说:“今晚咱偷瓜去,谁也不告诉。”几个小孩都拿好了小腰筐,在院子里看江有鱼啥时回家,他每天都是傍晚日落后才回家吃饭。只要他在,没人敢去偷,他每天24小时守候,住在瓜窝棚里。太阳落山后,江有鱼果然从瓜地里出来了,看他已走过了龟碑,孩子们快速地来到地里,趁着还有些亮,挑黄色的,有裂纹的,一弹嘣嘣响的摘,杨威看见大的就摘,一拽瓜,秧子也拔掉了,她赶紧用土把根埋上。这几个孩子在地里就欢了起来,小腰筐都满了,很沉了,这才住手往回走。必须趁江有鱼回来前离开,大家悻悻地回到了家,杨松朋见三个孩子拎三筐香瓜回来,很奇怪,“哪来的?”“偷的!”“偷瓜,这哪行!不好吧?”“不偷白不偷,守着瓜地吃不着,是傻子,孙叔说的。”“孙婶儿也说,你不偷不吃,别人也说你吃了,咱们挨着瓜地吗!”杨松朋也没话了。大家吃得肚皮鼓鼓,给妈妈留几个,用衣服包好藏起来。
第二天,江有鱼对孙叔说:“昨晚我睡着后,不知啥时来一群狐狸,把瓜给啃了不少,瓜叶子瓜根刮坏不少,只少有十来只吧!”孙叔只是笑!
天热得很,两家孩子常常去细流河洗澡,这条小河是从十多里外的沟里,一直向南流到镇子身后拐向西,最后流进了苏凌河,他们来到河边最窄最深处,洗澡的都是小孩子们。
细流河的水平时是浅浅的,唱着歌流过满是鹅卵石的河床,浅的不能再浅了,只有到了雨季,水流才多起来。偏巧在这个拐弯处,河床是斜坡,在斜坡的最低处与岸边就形成了一个深沟,正好是游泳洗澡的最佳地方,河两边的孩子们都来这洗澡玩耍。杨孙两家的孩子照样也穿着短裤衩,小背心向水里扑去,他们不会扎猛子,只能扑进水里再站起来,然后再扑进去扑腾两下再站起来,感觉很好玩。这群孩子中有几个高个子的大姐姐,可能是中学生,其中一个高鼻大眼齐耳短发的姑娘,对杨迈和宝霞说:“你们光扑里没意思,得搂狗刨儿才行。”“怎么搂呢?”“你得憋一口气,把头扎水里,两手划水再伸出头,能游起来才行啊。”俩人似乎领教了意思,在这个长长的沟溏子里,扑腾腾的打水声此伏彼起,宝霞和杨迈试着憋口气,一头扎进水里,杨迈进水后,便睁开了眼睛,水下好神奇呀,细细的沙砾清楚可见,水里还有阳光,一点不黑,她两手不停地往前刨水,一伸头,自己还真漂了一小会儿。宝霞也伸出了头,俩人这才站起。反复几次,她俩总算在水里能漂了一小会儿,感觉有了长进。小弟小妹们还小,只能在水里打闹,出来进去的。
不想错过《远山,呼唤》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