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8章改姓风波(1/2)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又是两年过去。
根子到了毕业的时间。
根子这两年是在镇里的学校读的书,毕业证上清清楚楚写上国立荷叶镇初级中学。
也即是说,根子是初中毕业生了。
根子初中毕业后,被招聘为老师,回到了船雁村,在村上的学校里教书。
原来的那个老师调回到镇上的学校去了,根子接着教整个学校的课,既当校长,又当班主任,当老师。
学校逐渐逐渐走上正规化,取消初级班和高级班两级,而分为初小和高小,共六年制。
初小分为一至四年级,而高小涵盖五至六年级。
初小一般是在各乡的教学点上,比如说船雁乡的学校教学对象为一至四年级。
高小就要到区上去读了。高小设在荷叶镇上。荷叶镇也有初级中学。
那一个人怎么教四个年级的课呐?
根子有办法。他将一、二年级分作一个教室,三、四年级分作一个教室。
教学的时候,根子先是将一、二年级的学生布置作业让他们做,然后到三、四年级的教室上课。
到了三、四年级的教室,他先让三年级的同学预习功课,然后让四年级的学生拿出新课本,翻开课本来,开始学第一课:歌唱祖国。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胜利的歌声多么嘹亮,
歌唱我们伟大的祖国,
从此走上繁荣富强。
……
这一套课本还是使用繁体字,竖排版。全册共分十个单元,有五十篇课文。可见教学任务是蛮繁重的。
一个年级如此,四个年级可想而知。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界人士首创的一套教学法,主要是解决解放初期教师严重短缺的问题。
这种教学法叫复式教学法。复式教学法理论上说得通,但最好是两个年级,而且以低年级为好。
所以像根子这样的教学,就应该叫做多复式教学法了。
根子到学校来教书,对高氏家族震动很大。你想哈,高氏家族是出人才的家族。十八只书箱出门就是证明。那座牌坊就是证明。
那座牌坊其实是明代进士高文举所立,牌坊下方立了两块短碑,上面镌刻有明代进士高文举立等字样。
可是不幸的是,这种殊荣现在居然让位到余家去了。这不是高氏家族的耻辱吗?
有人走进高氏家族族长爷长庚公的家。
“长庚公,我们高氏宗祠,怎么能允许余家的人在里面教书呢?列祖列宗会怎么看?”
“现在的高氏宗祠并不完全属于我们高氏家族。为了我们船雁村能摆脱文盲,开学启蒙,祠堂成为了学校。而维修学校则是两姓大家都出钱出力了的。”
长庚公是一个很开明很务实的族长爷,他一句话就把来者的话挡了回去。
可是来者坚持要把余老师赶出高氏宗祠。他说这是全体高姓人的心声,请族长爷以高氏家族利益为重!
长庚公虽然贵为族长爷,也不敢违拗全族人的意愿,所以他找到乡长余明生。
余明生听后,觉得很棘手。你要根子离开宗祠,就必须要有新的学校。
主要是现在全乡(实际是村)的财政还不足以兴建一所学校,而政府又没有这方面的投入。
余明生就找高木良商量此事,看是不是高氏宗族目前不宜索回祠堂。高木良其实是知道这回事的,或者,实际上幕后的推手就是他。
高木良说:“余主席,其实这事不难解决。”
余明生不解地望着高木良,说:“老高,此话怎讲?”
高木良诡秘地一笑,说:“我们高家娶了杨琼花,杨琼花已经嫁给了高瑞祥,那杨琼花的孩子都得改高姓。”
余明生一听,方才明白了:原来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要余姓孩子改姓高呀!
这种事现在提出来真不合时宜,余林根的兄弟们不一定会答应。
余明生当即点着高木良的脑袋瓜说:“高木良哇高木良,你给我出了一个大难题呀!”
高木良装作无辜的样子说:“余主席,你这就冤枉我了哈!这事是你问的我,我只不过是出了一个主意,怎么能说是个大难题呢?”
余明生气急败坏地离开高木良,回到余家,找到余林根的哥哥余赖根,大弟余广根,二弟余金根,三弟余久根,对他们说了高家人的意见。
“什么?要根子他们改姓?那我二哥的血脉就没了?不行!我们决不答应。”二弟余金根,绰号金钢钻,他第一个表示反对。
余家几兄弟坚死不同意。
余明生对他的这些叔伯兄弟们说:“你们要为根子着想,他好不容易做起了先生,难道你们让他做不成么?!”
无论余明生怎样开导,余家兄弟就是不答应改姓。
“不改姓也可以,你们可以解决学校的问题么?”余明生见他们不答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爹亲娘亲》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