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7章小夜曲(1/2)
高瑞祥一觉醒来,已是半夜。
从高瑞祥一喝醉酒,到他酒醒,杨琼花就寸步不离地服侍他。
好在高瑞祥喝醉酒有个不赖的习惯,既不打又不闹,还不呕吐,只是静静地躺着,顶多渴了嚷叫着要喝茶。
而有些人喝醉酒后就喜欢折腾。杨琼花的前任丈夫就是一个。
根子说的“不会喝就别喝了吧!”其实这句话对他的亲生父亲就多次讲过。
余林根喜欢喝酒。他是那种“前三杯等不及,后三杯醉成泥”的人。每当根子的父亲喝醉酒后,根子的眉头便会皱成一个大疙瘩。
他就会责备父亲:“不会喝就别喝了吧!”
余林根喝醉了酒德性不好。又是吐,又是闹。有时还会动手打老婆。
杨琼花深受其害。可是又不便发作。若你对他表示不满,他动手打人就不分轻重了。
更不能容忍的是,余林根喝醉酒后喜欢干那个。他把杨琼花的衣服剥得精光,然后他就骑在她的身上任意蹂躏。
其实,余林根的死,与他的喝酒是有很大关系的。
那天,是木炭出窑的时候,跟着余林根去出窑的是余四海。
由于前一天晚上下了一场暴雨,炭窑裂开了一条缝。余四海告诉了余林根。可是余林根仗着酒劲,非要进去不可。结果就出事了!
“醒啦?”见丈夫醒来,杨琼花就问他,“还觉得难受不?”
高瑞祥老实地说:“琼花,我再也不碰酒了。你不晓得,我的心里像掏空了一样,好似大病了一场。”
“瑞祥,你从早晨喝了点稀粥,到现在整整一天都没吃东西,肚子里当然是空的了。这样,我去煮点面疙瘩给你吃。你先喝点儿热茶吧!”杨琼花说。
“爹怎么样,明生哥怎么样?他们都走了么?”高瑞祥问。
他记起老丈人这次来,是有事找他的。可是他搜索了所有记忆,好像老丈人没有与他单独谈论什么有关事情耶!
后来他记起,老丈人一来,没有说上几句话,就开始吃饭啦!
所以,根本没有时间去谈及其他的事呐!
“他们都走了。是明生兄弟送爹到渡口的。”杨琼花说。
杨琼花到厨房去了。高瑞祥拿出一本连环画来翻着。
豆油灯灯芯小,光线不足,高瑞祥就把油灯挪近来。
高瑞祥虽然在部队里忙里偷闲学了点文化,可是识字仍然不多。那时候部队经常打仗,忙里偷闲的时间确实有限。
识字不多,大部头的书他啃不动,他就啃小的。
新中国成立,中国的文字改革已经开始,虽然还没有正式宣布,但不管是报纸上,还是书籍中,简化汉字很多,比起那些古文的繁体字来,既好认又好写。
高家自古以来以书香门第传授于世,古书的藏品自然很多。除了大部分私藏于各家,小部分藏于高氏祠堂内。可惜,这些藏书最终都毁于战火。
那时候的报纸并不普及,一个区有一两份就不错了。但是,当时非常流行一种既有文字又有图画的图文书,名曰:连环画,俗名“小人书”1。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电视连续剧。
高瑞祥非常喜欢看这种图文并茂的小人书。这是因为小人书一一连环画的对象是青少年儿童。所以它一般故事情节比较简单,文字介绍比较洗练。
以前高瑞祥看过的小人书大多是由古典名著改编的,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等等。但近来却有反映现代生活,尤其是战争年代生活的小人书。
这不,现在高瑞祥手中捧着的就是还散发着油香的《鸡毛信》。
这本小人书是高瑞祥从他的战友倪志明那里淘来的。荣军院里的荣誉军人大多也是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退伍复员军人,上级管理部门为了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每年都会下发许多连环画。
《鸡毛信》反映的是抗日战争中发生的一件事,故事的主人公海娃与日本鬼子斗智斗勇,顺利将情报送到目的地。故事非常感人。高瑞祥非常喜欢看。
这是因为高瑞祥亲身经历了抗日战争,知道那段历史。
高瑞祥看小人书的目的并非完全是了解故事,而是识字。
所以一本小人书,他翻来覆去地看,有的甚至看十几二十遍。
而且,他看得很慢,有不认识的字他反复看。
他喜欢这本《鸡毛信》的连环画,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连环画中首次出现了拼音一一凡是比较复杂些的字都注上拼音。
可是他不会拼音,就向国英他们学习拼音。不过这个时候汉语拼音还在摸索阶段,实际上,国英她们学的也不是标准的拼音2。
这本《鸡毛信》他同样看了好多遍。这是多少遍了?他也记不得了。
刚刚看了十几页,琼花就端着一碗面疙瘩进房来了。
老远就闻到葱花的香味。高瑞祥接过老婆手里的面疙瘩,就见那上面漂着一层葱花。
他喝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爹亲娘亲》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