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长篇小说 第一部分柳青乡 4-5(2/6)
计兼教一年级语文。除了刚分配来的林老师,其他都是民办教师。他们与王校长不是小学同学就是中学同学,最远也是校友,所以平日感情都很好。王校长是回民,属于唯一的少数民族,加上他热爱工作,平易待人,大家对他格外尊敬。
“刚才开会的时候,葛校长讲得很严肃,普九和扫盲是重中之重。我们家里都有田,既要教书也要种田,我们如果不趁着农闲把这几项工作的大头子拿下来。一开春,我们就麻了爪子。我们按照葛校长的指示,分成三个小组。郁老师负责西头、东头、於刘、蒯仙庄这一片;胥老师负责前山、大文、大林、小林路南的一片;我负责冯村、水南、小文、庄子还有寺上寺下路北的这一片。我带小林老师,胥老师带费老师,两个郁老师一道。鲁老师和陈老师最近身体不太好,进村入户不要你们去了。平时在学校你们多做一点工作。大家有没有意见?”
胥老师说:“我不带费老师,她年龄大,又比较胖,还认不得村庄,走路也走不动。”在所有老师中,胥老师头脑是最灵活的。人也讲究,穿着最时尚。他不要费老师跟着家访,是对费老师的爱护。
费老师笑了:“你不要我去,我正好不去。我也的确认不得路。”
“这样吧,我跟胥老师一组。费老师是外乡人,也一把年纪了。”陈老师主动跟胥老师一组了。他知道,有胥老师在,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王校长欣然同意。
郁老师说:“你说外乡人,林老师也是外乡人啊。小朋友一周课表全是满的,还要写材料,你们哪个会写材料?依我看,他也不要下去了。人生地不熟的。”郁老师的言外之意,是让王校长孤军作战,或者让他带着鲁老师。
“谢谢郁老师照顾我。正因为不熟悉,我更要下队入户,这样以后我一个人家访就能认得路了。”林老师想跟王校长一道,因为他内心特别想去看看每个学生的家里到底是什么样子。
“好吧。就这样定了,分工不分家。真有困难,说出来,我们可以合作完成。从今天晚上就开始进行,灵活机动,白天课上完了,也可以去家访统计。鲁老师最近要对校内的事情,多上心一些。”
大家领了表,各自计算着大致的工作量。因为都是本地人,他们的同学亲戚朋友大多生活在这一区域,而且各个班老师也始终做着本班学生的家访工作,对乡情十分了解,哪家大门朝什么方向,门前有什么标志物,老师们心里都一清二楚的。
王校长敲了敲自己的办公桌:“大家注意,特别困难的家庭要摸清,防止学生辍学;青壮年文盲和半文盲要摸准确,上面要来考试的;不管是哪个班的学生,只要在我们学校上学,都要了解一下在家里的情况,这样对我们针对性开展教学工作非常有好处。”
“知道了,知道了。还没老,就唠叨了。”大家笑着回家了。
“林老师,我们出发,我们先到刘老师家。”林老师兴奋地跟着王校长向路北走去。
路上,林老师问:“刘老师不是我们学校的老师吗?我来报到的时候,他在护校。他怎么不上班?”
“刘老师的问题还没有完全搞清楚。我们先到他家,请他跟我们一起家访,等他熟悉流程了,他可以自己挨村去统计。”林老师听了,觉得王校长的确值得敬佩,这里还藏有一位伏兵老将,大家都没有想起来。
见过刘老师的人,都觉得他像弥勒佛,浑身粗胖,满脸笑容。这不,刘老师看到王校长就笑脸相迎:“王校长啊,你怎么把小林老师带来了?”王校长是刘老师过去很喜欢的学生。
“全乡大家访,三合一工作举措。我们一边统计摸排,一边跟你讲。”
王校长铺开统计表:“刘老师,你家老三上几年级了?在哪个班?”
刘老师似乎不太好意思回答这个问题。他的老伴代答道:“上四年级了,是个老留级生。”说完笑了。林老师从他们的年龄推测,这个老三应该是他们四十岁以后生的。怪不得刘老师脸色有点不自然。谈到村里的其他孩子和青壮年受教育情况,刘老师倒是如数家珍,王校长不停地在表格上做记录。一会儿,小文队就完成统计了。
刘老师带着王校长和林老师,拿着数据表挨家核实,居然丝毫不差。王校长望着林老师笑了,那含意是:刘老师就是活地图,活数据。
“刘老师,这几天请你把小冯、庄子还有寺上寺下都跑一趟,把表认真填清楚。水南村子大,我自己跑。”
“水南是你家所在地,你还要跑?眼闭着也把表填好了。”刘老师憨憨地笑了。林老师觉得那声音应该也像弥勒佛,虽然从来没人听过佛的笑声。
“光填表不行,重点是核对准确。你想,我们村子百十户,上小学初中的有大几十号人。这个工作量是很重的。”
“王校长,我跟你跑吧。我们班不少孩子是水南的。”林老师一边对王校长说,一边在心里想:我还要抽时间跟刘老师跑,我要把柳青村的所有学生家都跑到。
“王校长啊,寺上寺下也是我们管吗?如果要去,我就去找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中师生林一林》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