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二章 唯有一战耳(2/2)
现昔日井陉大捷,可再保边疆五十载平安。”
赵绾同样站起道:“匈奴掠边,若是按兵不动,怕是会让那些匈奴以为我大汉软弱可欺。”
现在的赵绾当了几年丞相,举手投足之间,亦有几分威严,不复当年略显优柔寡断的气质了。
朝堂上的臣子纷纷表明态度。
支持反击战的大约占据四分之三,仅有少量人持反对意见,或者不希望把仗势弄得太大。
“既然陛下同意反击,事不宜迟,请早些下旨,筹备粮草,并指派合适的将领率军出征。”大行令王恢又道,他显然是想主动促进此事,到时候功劳分派下来,自己可以占有不少。
刘彻轻轻点头,“既然没有太多异议,那么出兵之事,就这么定了。
不过军略方面,倒不用在这朝堂上商议了。
早在两月前,就制备有相应的计划,并且进行了相应的物资调动,想着这些匈奴人真若来犯,将尽入彀中。”
这话一出,朝堂上大部分臣子都是愣住。
大部分人的职权与军队毫不相关,因此军队方面存在什么调动,他们自然不会收到消息。
可抵抗匈奴南下,需要调动的兵马,至少得有十来万吧?
每日需要耗费的粮草都得有数千担。
怎么可能在悄无声息下进行呢?
不过某些官员根据时间线进行回忆,发现两个月前,确实有一大批物资以赈灾的名义,发往雁门郡。
物资分三批运出,负责审核的官吏甚至与友人私下不满道,“除非雁门郡有二十万灾民,不然哪要送这么多的物资过去,估计中间环节的那些人,恐怕个个能吃得嘴巴流油。”
现在仔细想来,它们恐怕并非赈灾物资,而是军粮。
有了粮食,而刘彻只要派人送去虎符,那么想要暗中调动军队,更非什么难事。
哪怕不调动长安南北禁军,边境的常备兵马,加上代国等诸侯之军,亦可以凑齐十来万人。
提前进行布置的话,同样能给匈奴来上一记狠击。
朝堂上的氛围霎时间发生变化。
群臣意识到了两点。
其一,那就是他们低估了陛下的战意。
汉匈两国这些年里,摩擦虽多,但一直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并未演变成举国大战。
但见到刘彻开疆拓土,扫平外患的心思如此浓郁,未来如何,真说不好。
至于第二点,则是这场战争的准备工作,早就在他们没有见着的地方筹备完毕了。
刘彻看似是在早朝时与众人商量是否要开战,实际上并不是征求他们的意见。
毕竟粮草准备好了,军队调过去了,总不可能让他们看着匈奴烧杀抢掠吧?
那么……唯有一战耳。
不想错过《历史中长生》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