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73章 兄弟(1/6)
“明主吗?”诸葛瑾低头思索着,“阿青,你需知道,乱世之争,不仅仅要看为人的,刘使君能得人心是其所长,然而出身却是其所短,唉,若是父亲还在就好了,以父亲的能力,定能辅佐刘使君一飞冲天,我却只能因家族何去何从而徘徊不定。”
常青很想告诉诸葛瑾,他有一个各方面能力都很变态的弟弟,只要等诸葛亮成长起来,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但是诸葛亮现在不是才十二岁嘛,不是还在整天学名士、隐士披头散发往山里跑着弹琴嘛,如果常青是个生活在汉朝的人,有人对他说诸葛亮将来要做千古一相,常青也只会以为这人是个骗子,没安好心。
所以,常青也没法用诸葛亮来说服诸葛瑾。
那就只能“摆事实,讲道理”了。
“瑾兄,我不是说了吗,我有计策能让使君移驻徐州,但是其中有些关键之处,还得瑾兄帮我一把。”
诸葛瑾看了常青一眼,不以为然道:“还是那个青州必不能守,所以刘使君必然移驻别处?”
“是,也不是。”常青找出纸笔,大致画了个青、徐、兖三州的地图,凑近了跟诸葛瑾说道:“瑾兄,你看,我说是,是因为青州确实不能守,先不说袁绍已经统一冀州,南下是早晚之事,就说西面的兖州,如今曹操也将跑过去的青州黄巾清理的差不多了,关中洛阳被董贼烧成了一片废墟,南下豫州又是袁术的地盘,曹操一旦修养完毕,最有可能的,就是出兵徐州,所以我说不是,是因为如此就有一个契机,以使君之性情,若陶恭祖大礼延请至徐州防御曹操的话,使君必然答应,而兖州入徐州,自然是经泰山入琅琊。”
“如此便可名正言顺,使使君屯驻琅琊了?”诸葛瑾指着地图上的沛国区域说:“若曹操沿泗水而下,直入下邳呢?或者袁绍剿灭公孙瓒和田楷之后,事实上北方已无人能敌,为何不西进关中呢?只要天子在手,袁术、陶谦,都不过是疥癣之疾,到时刘使君要如何自处?”
诸葛瑾所说的情况是默认曹操会一直给袁绍打工,但实际上曹操本人的野心也不小,只要中原地区战事稍歇,这两家必然会大打出手,对于曹操走势的推测,常青却是不用像预测诸葛亮一样无凭无据,因为有一个真正的名士已经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常青只要顺着他的选择说服诸葛瑾就行。
“瑾兄,曹操此人,必不甘于袁绍之下,即便袁绍有意西向,曹操也不会让他得逞的。”常青自信满满地说道。
诸葛瑾抬了抬眉头,说道:“你是从荀彧的动向看出来的?王佐之才弃袁绍而投曹操,嗯,袁曹之间确实是有问题,阿青,你这点想的很对!”
说着,诸葛瑾又仔细察看起地图来:“袁术势大,必不会速败,曹操身处四战之地,北方还可以和袁绍虚与委蛇,西方洛阳处也暂时不用担心,若不想被两面夹攻,确实是需要先发制人,攻取徐州。”
诸葛瑾抬起头看向常青:“曹操此人虽是宦官之后,但却得桥玄桥公青睐,当年出任济南相时,便政绩斐然,董贼之乱时更是首倡义军,阿青,此人不也是一位明主吗?若能说服此人,由琅琊入徐州,直击陶谦治所,以此功勋,保全诸葛氏,不难矣!”
等等!常青瞪大了眼睛,怎么就想到投靠曹操了呢?
常青一时慌乱:“瑾兄,咱们不是在说迎使君入琅琊的事吗?怎么突然就变成迎曹操了呢?”
诸葛瑾不以为意道:“曹操如今大致已有一州之地,麾下又有荀彧这般才智之士辅佐,中原地方有希望的不过二袁和他了,袁术是冢中枯骨,袁绍如你所说也不堪依靠,那不就只剩下曹操了吗?难不成,你真觉得刘使君能在这些人中杀出重围?陶恭祖如今年事已高,怕是没几年可活了,他一死,刘使君这个客将,如何在徐州立足?”
诸葛瑾说的过于正确,以至于常青都找不出反驳的话语来,只能怔怔地看着他。
诸葛瑾反倒心思都集中在了地图上,没注意到常青的反应,只是自顾自说道:“对了,曹操的父亲和兄弟好像如今就在琅琊,阿青,我即刻回琅琊,和曹太公取得联系,曹操那边清理兖州恐怕还需要些时日,最早也得明年了,我意劝说曹操在明年春耕后便发兵琅琊,到时诸葛氏与其里应外合,拿下琅琊,到时再顺沂水而下,直取下邳,则诸葛氏于徐州无虑矣!”
常青欲哭无泪,被打开了思路的诸葛瑾,哪里是自己能说服的呢?早知道还不如顺应一下历史的发展,这两年诸葛瑾应该在洛阳附近游学,等他回来的时候,曹操屠城的事迹已经广为人知,泗水都为之不流不知道多少次了,诸葛瑾肯定不会往投靠曹操那方面想。
可惜,现在是事实和历史有了出入,如今的诸葛瑾如果选择投靠曹操的话,可是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的。
该怎么办呢?
常青擦了擦额头的汗,犹豫着说道:“瑾兄,曹操此人你我都不认识,仅凭其过往做过的事,难知其底细啊,此事还是从长计议为好。”
诸葛瑾面色古怪地看向常青:“阿青有报身于刘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汉尘何安》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