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 31 章 跨越时代的开始(1/2)
李晓斌,嘉靖九年进士,56岁。从小便天资聪颖,却又自由散漫,考过三次进士,三次都高中。
第一次是年纪尚轻时,饱读诗书,才华横溢。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成为进士,入朝为官。又觉得做官束缚人生,便辞了官位,游历世间。
第二次是而立之年,走遍世间,历经浮沉,从稚嫩的青年踏入沉稳的中年,褪去了浮躁。考取功名后再次入朝为官。却因为厌倦官场的波诡云谲,明争暗斗而辞官为民。
第三次是不惑之年,他曾走遍天下,看见不少民间疾苦,却只觉得是他们自己不够努力而造成的。可当自己成为老百姓后,面对官府的欺压,和朝廷越来越重的税赋,他有些力不从心。他终于明白那些受苦的人不是不够努力,而是他们没有选择的余地。他决心改变这一局面,于是考取功名,从翰林院编撰一路做到大学士,给朝廷培养了不少人才,皇帝看重他能识人,敢用人的性格,便让他进入内阁共议国策。
李晓斌与杨继福同属一个家族,杨继福的父亲和李晓斌的母亲是兄妹。这杨家和李家因为两兄弟同为当朝内阁成员,且一个是工部尚书一个是大学士。所以一跃而进,成为名门望族。
虽然两兄弟在平日关系还不错,不过此二人在朝堂之上却是屡屡互怼,政见时有不合。
王元如今二十五岁坐上户部尚书的位置,别的的尚书在他这个年纪或许还在科举考试,或者当着七八品的小官。
所以当王元在早朝之上提出把空着的户部尚书让自己当的时候,李晓斌第一个跳出来反对。
“你已经是四品官员,以你的年纪能当上四品官员也是绝无仅有的。”李晓斌厉声道:“你已有此宽待,却不懂感恩皇上,还在一味索取官职,是何居心!”
王元刚开口准备王炸,结果杨继福抢先一步道:“官职大小怎可以年纪论标准? 若是按李大学士的说法,岂不是只要是人老了都可以当高官?”杨继福向皇帝作揖道:“臣以为官职的大小应该由能力的高低为评选基础。”
“杨大人,我话还没有说完呢。你何须如此着急驳我?”李晓斌冷哼道:“如果做官只论能力,不论品行,那严嵩、秦桧、安禄山之类的臣子前面就不会加上一个“奸”字!可据我所知,王太医收受贿赂好像是每个人都知道的吧。”
“你......”杨继福被怼的哑口无言,随后轻叹摇头不再言语,因为他知道这位事实。
如果是其他任何一位尚书或者内阁成员来,都不敢说这个话,包括杨继福,因为大家明里暗里都有不干净的行为。可偏偏这个李晓斌是个软硬不吃的家伙,人家给送钱,他收了不办事,你要是告发他,他就说自己是拒绝结党营私才出此对策,钱已用来救济平民,可是有没有救济谁知道呢?即使救济了又救济了多少? 这都是一个谜。若是人家给他送美女,他收了也不办事,还把美女遣散回籍,结果又被对方抓回来当筹码。不少大臣都对他恨的牙痒痒,但又拿他没办法。总言之,这是一个不干好事,不干坏事的家伙。谁他都敢批斗几句,他敢如此,是因为他知道皇帝需要这样一个角色,这样一个任何情况下都能出意见的角色。多年为官的经验告诉他,群臣怎么看不重要,皇帝怎么看才是最重要的。
王元回忆道:“王某自入朝为官以来,搜刮民财,鱼肉百姓的事从未做过。结党营私,欺上犯下更是深恶痛绝。我相信朝堂之上的所有人都跟我一样!”
“王太医言之有理,李爱卿你应当收回你的话。”皇帝平静道。
李晓斌在思索着,为什么皇帝会突然偏袒王元?自己说的事明明人尽皆知才对,为什么......等等!人尽皆知!「朝堂之上所有人都跟我一样」
李晓斌明白了皇帝的用意,当即回到:“是臣失言了,臣即刻收回刚才的话。”
“继续议事吧,王太医的请求择日再议!”皇帝开口道。
王元明白朝堂之上自己的请求绝不会成功,会有众多势力阻拦,户部是一个油水巨大的地方,没人愿意拱手相让。而自己想要改革创新,就需要巨大的财力来支撑。只能私下找皇帝,把话明明白白的给他说开才行。
退了早朝,王元写了一份详细计划,其中包括这很多机械工业的建造和工厂流水线的部署,这样事情能够实施下去,会创造出成千上万的工作岗位,会很大程度上解决流民问题。
到了晚上,王元孤身一人参见了皇帝,只为最大程度上不引起别人注意。
“臣参见陛下。”王元跪拜道。
“起来吧。”皇帝缓缓道:“朕也觉得你现在成为尚书言之过早。朕心中明白,水泥和修筑道路还有你的手榴弹,是解决边疆战乱的主要原因,可这并不足以让你当上户部尚书,要知道户部尚书掌管着的是国库。”
“剿灭倭寇的复合弓也是我做的。”王元正色道:“我这样并不是要抢谁的功劳,只是想让陛下相信我的才能,而我想掌管国库也不是为了中饱私囊,我想让大明帝国更加强盛!”
“给倭寇造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穿越后走上权力巅峰》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