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 30 章 倭寇败落(1/2)
徐元春自从跟王元学习了两年后,便一直苦心研究王元的思想。在王元研究手榴弹的时候,他已经成为了新一批的进士,入翰林院当了编修。
因为有一位当首辅的爷爷,所以当王元成为户部尚书(部长)的时候,徐元春早已经是户部侍郎(副部长)。
本就经过新时代思想洗礼的徐元春,是最能理解王元的,所以不管王元有什么想法,他都无条件支持。本来徐阶是派自己孙子去监视王元的,结果每次回家都只和徐阶说王元的日常工作,徐阶又极其疼爱这个孙子,无条件相信他,便再也对王元没有什么戒心。殊不知正是因为他派徐元春去监视王元,才让他日后倒在这个决策上。对于有些人来说,理想信念胜过血脉之亲,而徐元春就是这么一个人。
其他部门基本是尚书和侍郎意见不合,经常找皇帝评理,只有户部自从王元上台后,再也没有来过。
这让皇帝挺意外,特意调查了一下,结果得知王元和徐元春想法基本一致,便对这两个人多留了一个心眼。
皇帝本来是准备将祖全升为镇国将军的,只可惜因为祖英在皇帝面前公开说战事胜利的主要原因是水泥,手榴弹次之,所以只当了次一等的督军指挥使(三品)。
批量生产复合弓后,周世华跟倭寇的战斗再也不需要拿人命去填,盾牌刀剑全都不要,所有士兵都拿复合弓。
这些士兵常年在战场厮杀,个个体能了得,最次的都可以拉五百斤功,换算在复合弓就是一千五百斤,一千五百斤什么概念呢?吕布只能拉这么重。
一个吕布在三国中就是佼佼者,若是成千上万的吕布拿着弓箭去打仗,威力可想而知,更何况这还只是最次士兵的斤量。
倭寇的个子很矮,只有一米五,他们的武士刀很长,有一米六。不要因为这样就嘲笑他们,这群偏执认真的人,从小就把成为武士当成目标,为此坚持不懈的训练,武士在他们眼里是荣誉的象征。
明军步兵往往需要两三个才能围剿一个倭寇,若是这些倭寇没有实力,凭那弹丸之地所能孕育的人数,早就被大明帝国给耗尽了。
倭寇们带着五千人和一万明军对阵,这是双方一直以来默认的。明军认为倭寇太过灵活,所以需要两个士兵才能互协防;倭寇认为明军高大笨重,每一个倭寇都认为自己完全可以对付五六个明军士兵。
事实证明,倭寇自古以来就是盲目自大的。周世华的分析是正确的,往往需要两个士兵才能对付一个倭寇。
这一战周世华到处散发消息,说即将派十万兵剿灭倭寇。周世华的目的很简单,趁倭寇不知道明军有复合弓,给他们致命一击。
倭寇将领已经听过太多次这样的消息,甚至有一次还传出明军要派五十万大军踏平樱花岛。吓的倭国首领派人去求和,却遭拒绝。这一举动使倭寇们万念俱灰,觉得大明帝国要认真了。经过一段时间的痛定思痛,倭寇们重整旗鼓,决定以死相拼,就算被灭国也要咬掉明帝国一只耳朵。倭寇们还真是偏执,从不妥协,首脑无数次在军营进行高昂的演说和激励,甚至还和士兵们同吃同住,这行为在很大程度上给予了倭寇士兵们信心。倭寇首脑集结了八万军队,这已经是倭寇们八成的兵了,孤注一掷。成功他们将踏平明帝国,成为世界主宰;若是败了,从此倭国将从世界上消失。决战开始,却惊呆了倭寇将领,明军只来了二十万大军。倭寇将领怕有什么埋伏,就派人打探,得知明帝国不仅要防着倭寇,还要防着蒙古和鞑靼进犯。明帝国确实有五十万大军,而且不止五十万,可是分出去防这些部落进犯,京城和各省市一分,这些边境能分到十五万已经是极限了。得知这个消息,倭寇大喜,喜的不是倭寇能赢,因为他们赢不了。喜得是不用被灭国了。这一战倭确实失败了,却只死一万人,明军胜利,可也死了八千人。二十万对八万,打出来这个战绩,只能说倭寇们虽阴险狡猾,却也绝非宵小之辈。
听到又一次剿灭自己的消息,倭寇将领决定给明军将领一点颜色看看,每一次都说要剿灭我们武士,这一次让我们武士来剿灭你们明军!
倭寇将领当即向首脑请求把国内剩余的军队派给自己,首脑怕将领拥兵自重,便亲自参与。
倭寇国内现在一个兵士都没有,全在前线。通过首领的演说,士兵们知道了战场情况,觉得这是一次必胜的战争,个个春风满面。
可惜这是他们最后一次了。
倭寇将领心中认为十万对十万的战争开始了。倭寇将领身先士卒,只见他对着一个明兵欺身而上,用刀柄将其击倒,顺势拔刀,一刀斩向明兵喉咙,明兵当即吐血而亡,一个又一个的明兵就这样成为他的刀下亡魂。
战场是一处巨大的盆地。看着和自己兵力差不多的明军,倭寇将领毫不怀疑会有什么埋伏,持续深入。
周世华还在等,他早已安排四万名手持复合弓的明兵,在山坡后埋伏,只待在山顶某处出现一股浓烟,所有人便会齐发箭羽,将这些倭寇送去见阎王。现在倭寇十万人的队伍还没有完全进入包围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穿越后走上权力巅峰》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