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4章 第二十四章(1/3)
赵构率领文武百官,在禁军的严密护送下,出城后直奔汴河(通济渠的一段,自开封以下称汴河)渡口而去。从这里上船,可直通淮水,再经过淮水就直达扬州了。汴河全长一千余里,水面阔四十余步,两岸有大道,道旁柳树成荫,在一倾碧波的映衬下,宛如一条玉带横亘于大地之上,真个风景如画。
随皇帝南下的船只大大小小不下上百艘,船队旌旗招展,船上的三衙护卫和禁军将士盔明甲亮,五层楼高的船帆如茂密的树林,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头。如此庞大的船队引得岸边的百姓纷纷驻足观看,大为震撼,这是好多年没见过的盛况了。
赵构在一艘巨大的福船上批阅奏章,很多都是臣子们劝皇帝不要南下的,有的还言辞相当激烈。虽然已进入十月,暑气已退了不少,但赵构还是看得额头上冒出了细密的汗珠。
他手里拿的正是宗泽上表的一封奏章:“京师,天下根本,宗庙、朝廷、百司、仓库,俨然如旧。京师稳,则天下稳。以天下之军,拱卫京师,则虏必不敢南下。请陛下为社稷大计,车驾还京师……”这已是宗泽近段时间来上表的第十二封奏章了,每次都劝自己回京师,此时的赵构就像小时候上学时被老师念得耳朵生了茧子的学生一样,已经不胜其烦了。
他没有看完,放下奏章,端起一杯加了冰的饮子,一饮而尽。
一股凉意顺着喉咙直抵腹中,他感到非常舒服,发出“嗯”的一声轻呼,登时平静了不少。康履知机地跑上前去接过杯子放到桌上,又站到赵构身后为他捶着肩膀。判太医局事王继先这时非常“赶巧”地出现在船舱门口,赵构一眼就看到了,只一招手,王继先捧着木盒子小跑着进到舱来。
康履知道这王医官定是又有了什么灵丹妙药来讨皇帝的欢心,好巧不巧正在自己给皇帝培养感情的时候,心中略有不快,却也不能发作,只冷眼旁观。
果然,王继先从盒中取出一个晶莹剔透的琉璃瓶,里面盛满了浅黄色的膏状物,他将此瓶子双手递与赵构道:“臣新近炼制了此物,最是提神醒脑,消暑镇痛,特赶来孝敬陛下。”
赵构接过来闻了闻,有一股略带清凉而又辛辣刺鼻的味道。王医官赶紧上前,用手蘸一点,欲言又止。赵构朝他轻轻点了点头,王医官则俯身上前在赵构的两侧太阳穴分别涂抹了一点。赵构立时感觉到头部两侧微微发凉,神清气爽了不少,倦意全无。大笑道:“妙,妙。此物叫什么?”
王医官看皇帝喜欢,当下也是心满意足,忙应道:“这叫清凉油,说来这还是宗伯爷告诉我的方子。他前几日专程来找臣,说让臣尽快炼制出来,好进献陛下。”王继先虽然贪财忘义,善于阿谀迎奉,没什么情操,但对宗欣还是高看了一眼,这个时候却也没忘在皇帝面前提上一句。
赵构眉毛一挑道:“哦,宗欣么?他临行前还托你炼制此药进献于朕,算是有心了。”一转头又问康履道:“可知他们现在到了何处?”
“嗯,前日有东京留守司来报,祁愿使已到汴京城。现在嘛,想必已经过了黄河了。”康履答道。
“呵呵呵,等他们回来,朕自会论功封赏,你也不必在这里替他说话了。”赵构笑着朝王医官道。赵构这个皇帝是庸,但他并不昏,臣子们的小心思他哪里看不出来。顿了顿,他又道:“难不成你们都以为出使金国是一份险差么?汪卿、黄卿都对朕说现今两国边境无虞,河北匪患已基本平息,这有什么好担心的?总不成两位相公还不如你们清楚国事吧?”
王继先这才知道,宗欣已经出使金国去了。瞬间也想明白了,宗欣临行前交给他这个方子就是想他尽快炼制出来献给皇帝,兴许皇帝龙颜大悦,就免去了他这一差遣。宗欣如果告诉了自己领了出使金国的差事,说不定自己就不会答应到皇帝面前进献这个宝贝了,可是自己并没有如宗欣的意,还是晚了几天。
要是换着是其他人,自己被利用了一定会让他大为光火,但对于宗欣他倒不是特别生气,他认定这个宗欣是个宝贝,不知道他肚子里还有多少货可供他分享,吃人嘴短嘛。
王医官心想,看来那宗欣还是有些心机的,于是讪讪的道:“陛下误会微臣了,微臣事先哪知宗伯爷要出使金国,更不敢来为此说项。只一门心思地想为陛下进献好药,让陛下龙体安泰,寿与天齐。”
“好了,好了,朕知道你一片心意。太后那边你也要经常过去,她老人家的身体朕才是放心不下的。”
“是。那臣告退了。”
与岳飞辞别后,宗欣等人渡过了黄河,继续北上。期间遇到过好几次流民潮,长长的人流中皆是拖儿带女、衣不蔽体的百姓,面黄肌瘦的样子令人恻然。不过他们也确实无力相助,只得眼睁睁看着有的人走着走着就倒到地上,再也起不来了。
他们也遇到过几股蟊贼,规模最大的也只有几百人,那些贼人远远地掉在宗欣一行身后,除了观望,根本不敢靠近。这些没有经过任何训练的农民组成的武装力量没有十倍于官军的数量是不敢轻易打官军主意的。
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烟火长乐未央》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