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6章(2/2)
回报。从三十余岁到四十有余,二十年里他竟未能有丝毫升迁,而胸中那番意气,却早已磨得失了棱角。
终于父亲心灰意冷,辞了官带着一家人搬到了邻近的村子,倚仗着为官时积下的微薄财产,靠做些杂业为生。
然而志向为竟,父亲终其一生终究是不快乐的,如此这般生活了数年,便郁郁而终。
许是因为太过年幼,不解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我已不记得从何时开始,生命中与“父亲”有关联的,便只剩村后的那一座坟头。只记得母亲每年清明会领着我和哥哥跪在墓前,流着眼泪呓语般说许多话,久久不能平静。我和哥哥跪在母亲旁边,目睹她那般悲痛模样,却也只能默默地流泪。
在我记忆里,母亲外表看来温婉贤淑,骨子里却极是刚强。纵然搬迁异地,加之父亲的突然离去,使得生活一落千丈,她也从未表露出一丝的哀怨。只是换上荆钗布裙,不施粉黛,靠做些纺纱刺绣的活计,独自将这个家不稳却是牢牢的支撑起来。
我十岁时,便开始帮着母亲做些类似的针线活,而哥哥却被母亲执意送去私塾念书。母亲说,男儿在世,便要立志取得功名,走上仕途,此才是正道。
我心知母亲如此,乃是希望哥哥能完成父亲的遗愿。如若父亲还在世,也定是愿他考取功名,博取锦绣前程,而不似他自己一般,终生潦倒不堪。
哥哥自小便较之他人老成许多,独来独往,并不常与人言。或许无论是思想还是志向,他终归是与这些村里的孩子不同,故只是一心埋头苦读,不问其他。
母亲夙兴夜寐的操劳,为哥哥凑足学费以及科举的盘缠。哥哥也十分争气,童生、举人都一举通过,名次虽不是最好,却也在中上游的行列,并且是村子里唯一的一个举人。
于是,数年之后,他终于踏上了去往临安城的路途。村子里的人都纷纷相送,听一些老人说,哥哥此行若得以考取功名,日后便是前途无量,如果做了大官,不仅我们一家可以摆脱现在的境况,没准整个村子也会因此受益。
不想错过《盛世苍凉》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