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5章 土木堡之变(1/1)
于谦说:我知道这个王振绝对不会轻易放过我。就在正统十四年,发生了一件使我大明差点亡国的事情。
绿林:先生说的可是土木堡之变。
于谦:不错,就是土木堡之变。这全都是王振这个阉人惹的祸。我大明万国来朝,当时瓦剌部落统一了北蒙古。他们也派使者来参拜大明。而当时是有王振来主持这个事,他认为大明有钱有势,只要来朝拜,都会有赏赐,而且还是按照人数来赏赐。瓦剌听到这以后很高兴,派的的使臣有很多,而且还虚报人说说来了三千多人。可就是这一次王振不知道怎么回事,突然间要核查来使人数,并大大减少赏赐。瓦剌听了很生气,正好没有理由和明朝开战这次就使他有了借口,有机会了。同年七月,瓦剌进攻重镇大同,因为有好长时间没打过仗,明军大败,边关告急。朝廷上下都很害怕,只有一个人面露喜色,那就是王振。他认为只有边功才能彰显他的功德。他认为小小的瓦剌,四万大军不足为惧。而且他还怂恿陛下御驾亲征并且要带朝中所有大臣追随,朝臣都劝阻皇帝不要御驾亲征可是耐不住王振的威胁。最后陛下为了安全起见让自己的弟弟郕王也就是后来的景泰帝监国,留一半的大臣在京师。可是,我还是死谏。我原本在追随出征的队伍里,王振看见我谏言不让出征,再加上之前的矛盾,便大笔一挥,把我除去留守京师。
绿林:这也许王振做的最正确的一件事了,毕竟给大明留下了有生力量。
于谦:就准备了两天,就出发了,五十万大军,就准备了三天,这哪是去打仗,这分明是去送死。刚开始王振派大将石亨去支援大同,石亨坚守不出,谁知道王振派出去的监军大太监郭敬让他们出战,最后大败。当战报传到王振那时他也不相信,认为小小的瓦剌,石亨就能收拾了,自己到大同就装腔作势一下就行了。直到郭敬狼狈的回来后,他才知道瓦剌的实力,这个时候已经出大同几十里地。如果这个时候回来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最多当做旅游,劳民伤财一下。谁知道这个王振真的是蠢透了,他的确改变了方向,他竟然去了山西蔚州。因为王振是山西蔚州人,他回去就想光宗耀祖。但是这个王振在离蔚州只有几十里的时候突然下令,让大军停下,理由很荒唐,说是几十万大军要践踏百姓的田地。然后就下令改变行军方向,从宣府出发。
绿林:根据后世学者推算,那并不是在保护百姓的粮食,而是他王振自己的,他在蔚州有很多的地。所以他的所作所为只是为了一己之私。当时瓦剌主力也就三万多人,面对明军五十万的主力,三万对战五十万,瓦剌也没有把握能赢但是尾随了明军十几天。看到明军军心溃散,便知明军不堪一击。最后来到了土木堡这个地方,当大军到土木堡的时候天还没黑,当时离怀来县成只有二十多里,如果当时进城,背城一战,胜负尚不可知。但是又是这个二百五的王振,让大军停下来说完等鲻重。那只是他自己的私有财产罢了,装载了几十车,由于太重,所以行驶的很慢。因为前几次的骚扰,明军已经成为惊弓之鸟,王振就把大军紧缩在土木堡这个地方,但是这个地方没有水源,明朝大军饥饿难耐。此时的瓦剌也知道明军坚持不住便派使者议和,瓦剌佯装退兵,明军一拥而上寻找水源,最后中了瓦剌的奸计,最后五十万大军全军覆没。王振也死在了乱军之中。
于谦:绿君说的没错。当时护卫将军梵樊忠知道大势已去,就算是死也要杀死王振,最后王振死在了樊将军的铁锤之下。可惜了这五十万将士。
于谦说着说着就哭了:我在面对死亡的时候没哭过,但是这我真的接受不了,五十万的鲜活生命,就因为王振全部壮烈牺牲。
绿林:明英宗朱祁镇自知逃不掉以后就找一个地方席地而坐。最后被一个小兵给俘虏。但是面对瓦剌首领,朱祁镇也算是表现出了帝王应有的气质。这也可能是他日后征服也先的原因吧。
当战败的消息传到了北京,皇后了以后放声大哭,然后赶紧拿出自己的首饰和钱财,去赎英宗皇帝。可是皇帝没有赎回来,使的也先更加的肆无忌惮。皇帝在他们手中,他们人为手里面握着最大的筹码,大明两千唾手可得。
绿林:也先此人非常有胆略,以他的实力本可称王,但是却立成吉思汗的后裔为可汗,而自己辅佐他,可见他野心之大。就算是用再多的钱财也不可能赎回英宗皇帝。
于谦:国家不可一日无主,然后皇太后便立了英宗皇帝年仅两岁的儿子为太子,立郕王为皇帝。政局才算是稳定下来。当时大殿内文武百官都在哭泣,那些追随出征的大臣都死在了土木堡,留在京师的这些人和土木堡的大臣,或亲,或友。土木堡之变那一天正好是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原本是团结的节日,却变成了生死离别的日子,想想怎么不让人心痛啊。
不想错过《所以,历史的遗憾到底是什么》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