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4章 步入仕途(1/2)
于谦说,我其实一直都是这样。当我还在书院上学的时候,巡按大人心血来潮,想让我们来讲一讲自己的学习的心得体会。然后选中了我。他们可能谁也没有想到,我到了讲台之上扑通一下跪了下来。当时巡按大人也被吓了一跳问我为何下跪,我说我要讲的是高祖皇帝所写的《大诰篇》于情于理,我都要下跪。巡按大人听了以后感觉也有道理,就没说什么。然后我就漫不经心的说了一句,大家都应该跪下。巡按大人一听就彻底发火了说我狂妄自大,知道小小的书生,竟然让堂堂巡按下跪,不过仔细一想,这是本朝开国皇帝太祖皇帝写的大诰不能不跪,如果不跪就犯了大不敬之罪,只好跪下。我讲了半天才讲完,巡按大人跪了半天,最后差一点没站起来。
“哈哈哈,,,原来先生还有这一面。”
“由于我的性格,那个时候年轻气盛,我在殿试的时候由于得罪了皇帝,虽然考中了进士,但是只是最后一名。由于朝廷规定只有殿试前十几名才能做庶吉士,而内阁的成员都是在庶吉士里选拔,所以我没有机会进入内阁。不过,我并没有感觉到失望,反而感到很庆幸。因为我觉得,想要锻炼一个人,需要下基层。最后”我被分到了都察院当了一个督察御史。由于我刚正不阿,不畏权贵。得到了监察御史最高长官顾佐的信睐。
“顾佐为明代很有名,是一个很厉害的人物。他性格孤傲,非常刚直,在他担任监察御史最高长官的时候督察院的人人人自危。”
“对啊,顾佐大人经常被人排斥看谁都不顺眼。不过顾佐大人对我非常青睐。”
“顾佐大人这一辈子应该就看你比较顺眼吧,我觉得他青睐先生的原因应该是先生的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气质打动了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但是每个人的性格并不能表现出来这种气质,而您所表现出来的这种气质就是您所以作的石灰吟一样那就是——浑然正气。”
“哈哈,绿君谬赞了。随后,宣宗皇帝继位,可是,汉王朱高煦不服就举兵谋反。”
绿林说:朱高煦谋反并不出人意料。在明朝初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发生了这种事。根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的长子朱标去世,不知道立谁为太子。他比较喜欢他的第四个儿子也就是后来的明成祖朱棣为太子。
“明成祖??我太宗皇帝什么时候被改了庙号?何人这么大胆”
“先生,这个是后来的嘉靖朝的大礼仪之争,因,正德皇帝因为没有子嗣,而且他也没有亲兄弟。只能从同家族的王子中选,最后选了朱厚熜,也就是后来的嘉靖皇帝,因嘉靖皇帝并不是正德皇帝的亲弟弟,大臣们让嘉靖认孝宗皇帝为皇考,但是嘉靖不从,这个大礼仪之争持续了十几年,把明朝争的一蹶不振。最后大臣妥协,嘉靖皇帝把仁宗皇帝踢出宗庙,把他父亲加进去,然后把朱棣的庙号改为成祖。”
“真的是糊涂啊,一国怎么能有俩祖呢?”于谦气愤的说道。
“先生不要生气,这都已经成为事实,最可怜的还是仁宗皇帝,他直接被踢出了宗庙。”
“害,后世之军真的糊涂啊,事已至此,别无他法。绿君,你接着说。”
绿林:因为朱棣非常像朱元璋,所以朱元璋想立他为太子,但是大臣们不同意,他们说如果立燕王为太子,那将置秦王和晋阳为何地。何况,现在皇太孙已经长大成人,四海臣服,应立皇太孙。朱元璋听了以后才立朱允文为太子。但是朱允文的大腿没有朱棣的粗最后被朱棣打败,史称靖难之役。而朱棣登基以后,也遇到了面临继承人的问题,到底选谁他在心里犯嘀咕。他非常喜欢尚武的二儿子汉王朱高煦,不喜欢大儿子朱高煦。所以经常对朱高煦说太子身体不行,好好努力,你最像我这类的话。他心里也不知道改怎么选择,就问了群臣,但是大臣们都不敢说话,只有大学士谢晋说了一句“好圣孙”彻底让朱棣下定决心立长子朱高煦为太子,隔代点名朱瞻基为皇太孙,未来皇帝继承人。
于谦:绿君说的一点都没错,但是陛下登基没多久,汉王就举兵造反。
绿林:历史都是惊人的相似,但绝不会轻易的重复,朱瞻基比朱允文强太多了,尤其没有朱允文的妇人之仁。
于谦:当时听说汉王造反,陛下知道这一天早晚会来,便御驾亲征,把朝中的重臣都给带上,也带上了我。因为我当时只是官至七品,根本没资格去。朝中的大臣都很不解,我也很纳闷。由于汉王举兵言不正名不顺,不得人心,很快就被镇压下来。汉王被逮捕。
绿林:当时汉王被捉的时候还很不服,毕竟是皇帝的亲叔叔,拉不下面子。见到皇帝也不下跪,也不认错,最后皇帝让你去数落他的罪行最后汉王被说的跪在地上抬不起头浑身颤栗。史书上说伏地颤栗,自称罪该万死。
于谦:此时我才明白陛下让我去的用意。至此之后陛下就非常的器重我。笔下推行巡抚制,便让我担任山西个河南的巡抚。由于朝廷规定巡抚只能有和部门的侍郎担任,我只是七品芝麻官,所以内阁不同意。最后陛下擢我为兵部侍郎,此时内阁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所以,历史的遗憾到底是什么》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