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41章 辣耳朵(1/2)
“师父,这段时间你的气色变好了。”
堂屋的方桌上,陈远成笑着对张春林说道。
这段时间生活不错,加上钓鱼的确比繁重的农活和石匠活轻省不少,张春林面色红润,身体也强壮了不少。
傍晚收过鱼虾后,陈远成夫妇带着十岁的女儿陈雅丽又到家做客。这是这段时间经常发生的事情,隔三差五的就会来这么一次。饭后,张雪和李英带着陈雅丽玩去了,陈远成夫妇和张春林父子坐在一起扯闲篇。
“呵呵,啥气色好了啊?也就那样!这是喝了酒的原因。”张春林笑着回答道。
张春林对自己现在的身体状态很满意。但在别人夸赞的时候,还是习惯性地谦虚两句。在前世,这样的表现就叫闷骚。
“小弟,这段时间代销店二手批发的生意不错。我想再买一辆车,再请上几个人。把现在的范围再扩大一些。你觉得怎样?”陈远成向张利明问道。
知道张利明没上学之后,陈远成明里暗里地提过师兄弟合伙的事情。张利明没有明确答复,但也经常帮他支支招。
陈远成现在一部车,干鱼铲铲儿兼做日用百货的二手批发。为了后者,陈远成请了五六个人,在附近的三个镇上都建立了临时的小仓库。小仓库不仅负责货物保管,也负责为附近代销店送货及收钱。目前从陈远成这里进货的乡村代销店已有七八十个。
陈远成两口子则傍晚收鱼;凌晨去蓉城卖货;上午从容成带货回来;下午再送货到各镇小仓库,对账、盘活和收钱。他们累是累了一些,但从他现在的语气看得出他这段时间收益不菲。
生意日渐兴隆,陈远成萌生了扩大规模的念头。陈远成问张利明的时候,花敏慧也期待地看着他。很显然,这不是陈远成个人的临时起意,而是夫妻俩商量的结果。
“可是可以。难道远成哥想一直就做这个啊?”张利明回答道。
陈远成诚信,办事能力也强,再加上和张春林的这层关系在这里放着。张利明之所以一直没正面回应他合作做生意的提议,并不是不想和他一起做,而是他认为时机还不成熟。
有时看到陈远成的为人处世和他对张春林发自肺腑的尊重,张利明对前世张春林去世后两家就断了联系这一点感到很迷惑。有时,他都恨不得直接问陈远成,在前世你为什么在我爸去世后就没上过我家门啊?有什么原因吗?
陈远成一愣,然后激动地问道:“怎么,小弟又有什么高招啊?”
如果这段时间有人问陈远成二手批发生意咋样,那他回答‘也还行’。那他这个还行的意思和‘北大也还行’的意思差不多。你不用怀疑,他就是在凡尔赛。
但当他听到张利明的话后,却马上就有放弃这个生意的想法。因为二手批发的生意点子、及后续在镇上设点存货,让每个点开发附近的代销店市场等等举措都是张利明给他出的。这个建议给他带来了多少便利和收益他最清楚。现在张利明却有点看不上这个生意的意思。这就不由得他不兴奋了。
看着陈远成夫妇一副财迷的样子,张利明笑了笑,然后说道:
“哪有什么高招啊?现在是有些想法,但具体怎么弄还没想好。这段时间我也再仔细想想,下半年或年底我们哥俩再好好聊一聊。”
这倒不是张利明故意卖关子。这次他不准备当张白劳,只负责提供点子而不参与生意。陈远成多次提出合伙的意愿后,张利明意动之下便征求过张春林的意见。张春林的顾虑主要是亲人不谋利。说服张春林是一个艰难地过程。张利明为此费了不少口舌。现在张春林已经同意张利明和陈远成合作。
条件不成熟主要在两点。其一,具体的模式张利明还有些举棋不定外;其二主要原因还是他缺钱。
合伙做生意不免就要放下钓鱼抓虾。如果规模太小,生意的收益和钓鱼抓虾相仿,那放下熟门熟路的后者,再做一个新的买卖,那就纯粹是折腾。所以规模要求大一些。大规模也就意味着大成本。
这一个多月一直收益不菲,估计家里有了四万左右的积蓄。但这些钱离他的预期相差甚远。有李盛文因为李家沟的地理环境不好和家庭条件不好亲事不顺的前车之鉴,张春林已经和张利明说过翻修房子以便他顺利结亲的相仿。建新房用于张利明相亲结婚为时尚早,但为了一家人住着更舒服些还是很有必要的。就现在的物价水平,普通自建七间两层楼房的价格估计在两万三四左右;稍好一点、再配上一些必备的电器估计就得三万块左右。现在的电器可是奢侈品。也就是说,现在这些钱也就基本够修房造屋的。
如果再过上半年,按照现在的收益肯定能攒下一大笔钱。到时再加上陈远成入股的一部分,钱永远没有够的说法,但作为做生意的本钱那肯定会充裕不少。
陈远成高兴地说道:“那好!我听你的,先稳一稳。到时候一起干?”
话赶话说到这里,张利明的本意只是告诉陈远成合作意向,并不是想劝他扩张二手批发生意。正如前世的不少经济专家所说,九十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重生,那家伙曾是钓鱼郎》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