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分卷阅读91(1/1)
不过林有德对于做生意很感兴趣,通过吴佩孚跟北洋军搭上线后,卖了不少的磺胺,大力丸与其他药物给北洋军,同时购买了不少的物资,包括布匹,糖,火药,茶叶等。双方都从贸易中获得了很大的利润,在做生意的同时,王士珍往解放区派出了不少的探子,义勇军也积极地在北洋军中发展党员。某个姓吴的军官就有被人民党的理念所吸引。
莫理循暂时还不知道人民党的政治理念。他出身于英属殖民地澳大利亚,想要做出成就须得比伦敦那些含着金汤匙的家伙努力数倍才行。好不容易才成为了夜袭,群陆;9493'六一'三伍《泰晤士报》的记者之后,莫理循仍然不满足,他还想要更多。或许,跟那位神秘的林将军会面就是一个机会。
辽阳会战后,俄军主力撤退至奉天,义勇军便顺势解放了锦州,并以锦州为基地,向东一直活动到了盘锦,跟日军控制区接壤;向西则是抵达了绥中县,跟北洋军形成了对峙的局面。当锦州等地在俄军手中时,北洋军谨守山海关,不敢对盘踞东北的俄军有任何的挑衅,唯恐被老毛子打上门来、等到对面的部队从俄军换成了义勇军,北洋军就抖起来了,很快就出兵占据了绥中县,和义勇军发生了一些摩擦。
莫理循并没有直接去赤峰,而是从北京出发,先到了秦皇岛,然后过了山海关,准备前往义勇军和俄军交战的地方进行实地拍摄。他不仅是个记者,也是个冒险家。早在1893年的时候,莫理循就依靠母亲邮寄的40英镑,按成了从云南到仰光的徒步履行。
之后,他整理一路的日记和照片,出版了《一个澳大利亚人在中国》一书,该书使他名声大噪,并被英国泰晤士报聘为驻华首席记者。
1894年,莫理循由上海动身循陆路徒步旅行到达仰光。1896年从曼谷到昆明,次年又作横穿东三省的旅行。这些冒险很难说不是间谍活动,但是也不可否认,莫理循这样的洋鬼子确实还是有点厉害的。那么长的距离,徒步走完,即便他是个洋人,其中的艰难困苦也不会少。
这个时代的云南和东北的很多地方都还很落后,疾病,土匪,还有很多东西都有可能导致丧命。不得不说,大英帝国能成为世界霸主,不仅仅是因为坚船利炮,他们还拥有着积极开拓的精神。不过布尔战争已经打完,英国正在从积极开拓转向保守。伦敦的老爷们也已经堕落,莫理循如果不是出身在澳大利亚,而是英伦三岛上的某个贵族之后,多半就没有这个精神头去用脚丈量大地了。
莫理循到达绥中后,当地的北洋军向他发出了警告,“东边到处都是杀人不眨眼的匪徒,最好不要继续向前了!”
说这话的是一个北洋军的少尉,他的右胳膊上缠着绷带,被吊在胸前,绷带里面有血水沁了出来。少尉的脸上带着愤恨,还有一些恐惧,他对莫理循和吴佩孚等人说道:“泥腿子起来造反了,全乱套了!”
吴佩孚对此没有什么反应,他早就知道了这些事情了,不但看到过“打土豪,分田地”,还看到过“斗王公,分牛羊”呢。草原上的那些蒙古人更加野蛮,抓到的王公及其家属,男子高过车轮的都被砍了。血淋淋的脑袋挂在旗杆上,一两天就被被乌鸦吃得干干净净。
莫理循却是对此非常感兴趣,问了很多的事情。在出发之前,他找人打听了义勇军的事情,听到的都是乱民,暴动,杀人之类,说义勇军专门迫害乡贤,把良善之家几代人积蓄的财物和土地都给抢走了。再就是义勇军非常野蛮残暴,杀了多少多少朝廷的官兵,等等。不过那些话听着太夸张,莫理循走南闯北见过不少稀奇古怪的事情,也听说过很多夸大其词的流言,他不完全相信京城里的传言,想要听一听绥中这里的人怎么说。
他向北洋军在此地的军官和士兵们打听了消息,也问了一些城中的百姓。见到他这副高鼻梁,蓝眼睛的模样,本地人都有点害怕,不怎么愿意跟他讲话。莫理循便操着一口流利的京片子,露出和善的笑容,再加上有吴佩孚等人在边上说好话,人家这才定下心来跟他说了一些东西。
”义勇军杀人?哦,他们杀人,城里的有钱人都跑回关内去了。”
“我为什么不跑?我是穷人啊!义勇军不杀穷人,他们只会杀有钱人和当官的,抓起来咔嚓卡擦.......”
那个自称是穷人的男子说得正起劲,看到一队北洋军走了过来,立刻闭上了嘴巴,转身钻进了小巷子里面。莫理循知道老百姓都是怕官府的,这样的事情他见得多了。在绥中县城里面转了几圈,打听了一些事情之后,提出要给本地驻扎的北洋军拍几张照片。
“真的要给我们拍洋画?”
“真的,”莫理循说道:“等照片洗出来了,给你们每个人一张。”
不想错过《1904:开局一辆基地车》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