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分卷阅读45(1/1)
了发生了,在众目睽睽之下。
看到刘县令被套上了绳索,周围的惊叹声变得更多了,还有欢呼声响起。吊死一个县令啊,有几个人见过的?这种事情可以吹一辈子了!
也有一些人产生了兔死狐悲的感觉,义勇军连县令都杀了,接下来会干出些什么事情来?
不管怎么说,清廷在赤峰的统治算是完蛋了。这是所有人都认识到了的事实。
第三十三章 形势一片大好
公审大会结束后,常中正带着第一营南下,向着承德和朝阳之间的广大农村地区发展;林登万带着第二营则是朝着西拉木伦河,也就是历史上的辽水流域发展,林有德给他们的指示是先在农村打稳根基,“以农村包围城市”,暂时不要进攻承德和通辽这样的大城市,以免过度刺激满清朝廷。
清政府迟早会发现义勇军这股武装力量,那一天来的越迟越好,哪怕是多一天都是好的。
两个步兵营带走了大部分的主力部队,留给林有德的只有少量的主力和一些民兵,兵力虽然少,但是也已经够用了。虽然没有带兵出去打仗,没有亲力亲为地去开拓根据地,但是林有德变得以前更忙了。目前他要处理的事情可以分成三大块,政治,经济和军事。
其中军事问题暂时比较容易解决,常中正和林登万需要武器就补充武器,需要但要就补充弹药,要什么给什么,没有就先等着,有了再给。军事问题直接明了,处理起来很简单。训练民兵和新兵的事情也有专人去做,他只需要看报告和进行抽查就行。
经济问题比较复杂,林有德为此花费了很多心思,结果还算是不错。义勇军解放赤峰后,颁布了不少的法令法规,也做了很多实际的工作,小到检查各家店铺的称是否准确,大到发行货币,其中一些效果一般,还有一些则是非常好。
作为初到赤峰的外来者,义勇军发行的货币刚开始是没几个人接受的,不少人对新发行的人民币心怀顾虑,唯恐这是敛财的把戏。从某种意义上说,信用货币都是用来敛财的。但只要信用不破产,这套体系对人民群众也有利。
林有德将人民币和供销体系结合了起来,在新建立的经销社体系中,有很多商品是别的地方没有的,像是磺胺,消炎药(阿司匹林等)和种子等,这些商品接受银元、黄金白银和人民币,用人民币结算会便宜一到两成。
除了基地里面兑换出来的物资,供销社里面还有各种生活用品。虽然百姓的消费能力不强,但总归还是有的。
为了以比较优惠的价格购买供销社的产品,人民群众就会到新成立的银行以一比一的比率将银元兑换成人民币。只要义勇军对这个地区的控制保持稳定,人民币必然最终取代银元在整个东北地区流通。而林有德则会获得大量的硬通货储备,可以用这些贵金属换能量点数,然后兑换军火和各种物资,也可以当做是储备金发行更多的货币。
看起来义勇军在这个过程中吃亏了,其实不然。货币只是等价交换物,除开这个属性,就是印有花纹的纸,只要百姓都接受了人民币,还怕没有办法赚钱吗?超发一点点,什么都赚回来了。知识就是力量这个说法,不仅仅局限在理化等科学知识上,先进的经济学和社会学知识从某种意义上说,也能促进势力的扩张。
目前所面对的问题中,还是政治问题最难以解决。
决定了走“土地革命”的路线后,林有德建立了人民党,基本上是照抄了陕北那边的政策。效果不能说不说,但还是遇到了很多“前辈”们没有遇到的问题,这个时候,就没有办法抄作业了。比如说,人民党没有自洽的理论,到底是要引进外来的和尚念经,还是说我林有德是天生圣人,自成一派,把什么孔子孟子韩非子都给灭了?亦或是来个托古改制?
创新还是复古?这是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似乎很虚,实际上是政权的根本,根本不打牢,那是真的要地动山摇的。思来想去,林有德最终还是决定抄作业。之所以这样选择,不是因为抄作业省时省力,而是因为必须要引进外来的和尚才行,不然的话,本土的封建势力迟早要反攻倒算。
实际上,在林有德穿越过来之前,封建势力已经卷土重来了,像是“女德班”之类的糟粕打着传统文化的旗帜大肆宣传。虽然说历史是螺旋上升前进的,是退一步进两步的,但最好是只退一步,可别反过来了。要是可以,林有德希望能少退半步。
即便是有了基地车这种外挂,林有德也不奢望能一直前进。而且刚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就已经查询过了,他终究是会离开的,等他离开后,基地车就歇菜了,也不能传给下一个。就算他在离开之前征召等一大批干部出来,也只能保证政策持续个几十年。算上他自己,总共加起来也就不到一百年。
不想错过《1904:开局一辆基地车》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