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5章 在梅可欣家作客(2)(1/2)
看完印第安人艺术品,话题转向中国。
我问:“听说你两次去中国,你为什么要去中国呢?”
她马上回答我:“因为艾蒂才去中国。”
“和艾蒂交了朋友以后,越来越了解到她和永海在中国所做的事情,是值得敬佩的,并对此产生了兴趣,我知道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我很想了解友好的中国,是什么样的,所以才决定去中国看一看。”
为此,她两次去中国,一次陪同艾蒂去中国,落实义诊义教的事,另一次是为东北某老棚户区改造后,为那些原住户的普通老人,治病发药,普及保健知识,她虽然不是医学专家,但帮助义诊团在现场,做很多其他事务,也忙得不可开交。
“第一次去中国是在2000年,决定后第十天就出发了,我把这一决定告诉给儿子和女儿后,他们惊讶地说,妈妈的动作这么快呀!”
她与艾蒂性格相似,办事果断,不拖泥带水。
“神使我们感动,因此大家愿意献爱心,要不怎么能做得那么高兴呢?在向大洋彼岸去的飞机上,我很兴奋”她说。
梅可欣还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这么多年,我和艾蒂交往很高兴,我经常祷告,我的祷告不是为自己,特别是为艾蒂在中国的爱心服务,当我为这个行动而祷告的时候,不可能不变成其中的一部分。因为我对中国了解得越多,对中国就越有兴趣,只有分享才能发生兴趣,是上帝把我们放在一起做事情。”
她笑着向我诉说,中国已在她心中。
在中国,梅可欣还去了北京,登上万里长城,她与永海和艾蒂一起爬上好汉坡,感叹中国人的精神,爬了一遍未爬够,还想再爬,永海又陪着她爬了第二次。
在中国的日子里,梅可欣同艾蒂的朋友和亲戚们见了面,艾蒂走到哪里就把梅可欣带到哪里。
到瓦房店乡村,艾蒂的姐姐霜妮家,她第一次见到中国农村的土炕,锅灶和满地跑叫的鸡鸭,她觉得很有意思。
霜妮用大铁锅,做鸡块燉豆角和土豆,那个味道就是香浓,还有西红柿炒鸡蛋、炸茄盒、红烧鸡鸭、贴玉米面饼、蒸花卷,烙葱花油饼,烀地瓜、烀玉米和南瓜、韮菜鸡蛋馅盒子等农家饭,招待梅可欣。
乡亲们听说霜妮家,来了美国客人,晚上前来看望。这家送来一篓炒花生。那家送来一筐苹果,总是不空手。
坐在炕上愉快的和他们聊,好不快活。
她说:“我太幸运了,来到中国,就感受到农村的生活,不仅享受了东北正宗的农家饭,还感受了农民纯朴的感情和互相浓浓的乡情,每个人脸上都绽放着笑容,我也见到了他们劳动的热情,我早就知道,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是多么了不起,”
梅可欣赞美这里的好风光,感谢老乡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中国情。在沈阳,他们一起住在艾蒂的姨父家。
梅可欣深深地感受到中国人的热情和质朴。
她说:“美丽的中国人民和他们的瓷器一样,令人喜爱。”
她爱上中国,“China”一词在美国是瓷器的意思。
她和艾蒂一起去丹阳的孤儿院,带着吃的用的等礼物,看望那里的孩子们,看着一个小女孩笑着向她跑来,她将小女孩抱在怀里,小女孩看着她戴的饰物好玩,摸着它,她摘下送给小女孩。
梅可欣说:“只有通过亲身经历,才能了解今天的中国,我热爱中国人民。”
因此,她常常捐款给教堂,用来购买艾蒂去中国,为学生配戴的近视眼镜。
她还说:“现在中国的经济,走向世界的顶端,中国这些年来发生的变化,以前难以相信,到中国去的人增加了很多,对中国有了新的认识。从心里认为中国,是一个了不起的民族,确实是这样。”
又说:“今天我还听新闻了,有700多家社团在美国的投资不好,我看他们应该去中国投资。我们不需要很多的解释,只要人到了那里,很快的便了解中国了。”
听了这些我觉得,她真像一个中国人在讲话。
2005年,梅可欣又第二次去中国,她说:“感到中国的变化真是太大了,这是一个迅速崛起的国家,”
艾蒂常常把她想在中国,做的事情的一些主意和想法,对梅可欣讲,特别是有时还不好确定怎样去做时,与梅可欣一讨论,很快地,做还是不做或怎样去做,结果就明晰了。
艾蒂说,这是心灵深处的合作。
中国有句古话:人生有一知己,足矣。
艾蒂和梅可欣这对比姐妹还要亲的朋友,正是如此。
梅可欣自从离婚以后,已经快三十年了,没有再婚,虽然这当中有人曾向她示爱,但始终未能启开她爱情的大门。
她说:“我不是因为离过一次婚而过于伤心,而是为了5个孩子。心想自己有5个孩子已经够多的了,对方再有孩子,在一起不好处理,就这样一个人伴着孩子长大吧。”
孩子和事业,陪着梅可欣,度过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飞越大洋的爱》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