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章 梁魏大战——两败俱伤(1/3)
本节概述:元宏病逝前,北魏与南齐发生多次战争,元宏去世后,双方暂时停战,可是萧衍篡位之后,萧宝寅、陈伯之投降北魏,北魏决定伐梁。一开始,北魏在义阳和汉中之地攻城拔寨,不料北魏王足叛梁,益州等地的努力变得徒劳无功。南梁开始反扑后,攻下数城,但萧宏在洛口溃逃,南梁大败。之后,梁魏大军在钟离展开大战,韦睿、曹景宗合力在钟离之战大捷,魏军大败。
场景1:邢峦上书元恪,请求一鼓作气占领益州,可是元恪灭梁之心不足,眼界短浅,不同意邢峦的建议。起初北魏任王足为益州刺史,但是又转而任命羊祉为益州刺史。王足十分生气,带兵返回,他一气之下投降了南梁。
场景2:北魏军队知道萧宏是个懦夫,所以派人把妇女的头巾和首饰送给他,还编出歌谣,说:“不怕萧娘娘和吕姥姥,只怕合肥韦老虎。”
场景3:魏军丢盔卸甲,四散而逃,士兵们争相投水,结果死了数万人。韦睿派人通知钟离城的昌义之,昌义之悲喜交加,激动地说不上来话,只是叫道:“得救了!得救了!”
南北两朝在几年内战争不断,但是都因为自身的失误,到头来什么也没捞到,劳民伤财。
元宏去世之后,南齐发生内乱,南齐豫州刺史裴叔业在寿阳起兵,想北魏投降,北魏趁机占据寿阳。萧衍篡位建立南梁之后,南齐宗室萧宝寅(萧鸾第六子)以及南齐江州刺史陈伯之先后投降北魏。
景明四年(公元503年),萧宝寅跪在洛阳的宫门下,请求朝廷派军助其攻打南梁。为了向朝廷表达他的决心,下了大雨他也没有躲避,恰巧陈伯之在上一年投降而来,他也请求北魏出兵南征。
北魏宣武帝元恪召集官员们商议后,决定在秋冬季节讨伐南梁,任萧宝寅为都督东扬州等三州诸军事、镇东将军、扬州刺史、丹杨公、齐王,对他的赏赐十分厚重,并配兵一万,委任陈伯之为都督淮南诸军事、平南将军、江州刺史。萧宝寅为人稳重,情感丰富,在为萧宝卷服丧一年后,仍然不吃酒肉,只吃蔬菜,更是只穿粗布衣服,不爱嬉笑。当萧宝寅接受到朝廷命令时,他异常感动,哭泣了一夜。
北魏在义阳(河南省信阳市)和淮南两个地区开辟南征战场,朝廷调发冀、定、瀛、相、并、济六州的两万人,与寿阳原有的驻军三万人,在秋季时于淮南会合,由任城王元澄指挥,萧宝寅和陈伯之也受元澄节制。八月,任镇南将军元英,都督征义阳诸军事。十月,北魏围攻贤首山(义阳西南),斩杀了南梁的骁骑将军杨由。十二月,魏军在白沙关(河南省光山县西南)击败南梁军。
《南齐书·州郡志》:义阳“有三关之隘”。义阳南的三关自西向东分别是平靖关、黄岘关(又称九里关)、武阳关(又称武胜关),三关是大别山脉主要隘口,为南北军事要道。白沙关位于黄岘关东部。
淮南方面,北魏军队攻破了关要(安徽省六安县)、颍川(寿阳西部)、大岘(安徽省含山县东北)、白塔(江苏省扬州市西)、牵城(安徽省滁州市)、清溪(安徽省含山县西)等地。十一月,南梁豫州刺史冯道根在阜陵(安徽省全椒县)阻击了魏军,当时魏军因为粮草运输中断,暂时撤退。
正始元年(公元504年),淮南方面,二月,北魏任城王元澄率军攻打钟离(安徽省凤阳县),南梁将军姜庆真乘元澄在外,突然袭击寿阳城,并占据了寿阳城的外城。元澄的母亲孟太妃,登上城墙,亲自巡察城防,不避飞箭流石,她鼓励文武官员,将士们士气大增。这时萧宝寅率军前来增援,魏军内瓦夹击,姜庆真败退。钟离这里,魏军截获了南梁送往钟离城的粮草,俘获了押运粮草的冠军将军张惠绍,并且将五千南梁士兵全部俘虏。三月,淮水流域下大雨,水位大涨,正是南梁水军占优的时候,元澄只好退回寿阳。北魏军队回撤时十分狼狈,丢失和逃亡被俘虏的有四千多人,而后梁魏双方互换俘虏。
义阳方面,二月,南梁派遣平西将军曹景宗、后军王僧炳率兵三万援救义阳。元英派遣冠军将军元逞等人,据守樊城。三月,魏军在樊城大败王僧炳,俘斩四千多人。当时义阳城中守兵不足五千人,魏军日夜攻城,但是司州刺史蔡道恭率军抵抗,双方相持了百余日。义阳城久攻不下,魏军打算退兵,可是,蔡道恭于五月病逝了。北魏听说之后,继续猛攻。平西将军曹景宗却十分畏敌,屯兵于凿岘(三关之武胜关南)按兵不动。南梁又派宁朔将军马仙琕去援救义阳(河南省信阳市),结果被陷入埋伏。马仙琕知道义阳危在旦夕,只靠他这只军队解围,而曹景宗却作壁上观。马仙琕几次苦战,但是全部大败。八月,义阳守军孤立无援,只得投降,南梁义阳三关的守军闻讯逃走。
正始二年(公元505年),北魏又在益州开辟了新战场。
正月,南梁汉中太守夏侯道迁投降北魏,北魏任夏侯道迁为平南将军,又任尚书邢峦为镇西将军和都督梁、汉诸军事,并让他率兵前往汉中。二月,邢峦到达汉中之后,对南齐诸军队发起攻击,一路攻城拔寨。四月,南梁冠军将军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南北西东【两晋南北朝史】》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