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章 晋腔(剿匪)(1/5)
雷哼哼自从见了岚秀,抢去的几位压寨夫人突然让他看了生厌,每日总惦记着岚秀的一颦一笑。二炮子知晓大当家的心思,多次带土匪外出找寻,看见面貌姣好就强行拉回去。土匪的猖獗让汾阴县知事周元山倍感头疼,他叫来第一区公所区长秦君杰,让他联合各村保卫团,看看如何对付土匪。
秦君杰本不符合区长不能在本地任职规定,但因秦家在汾阴县家大业大,周元山又娶了秦家二姑娘凤霞,他在向省署呈报时,按秦君杰祖籍陕西报了上去,省署也没细查,竟任命下来。
第一区公所管辖汾阴县城周边20个村,秦君杰回到村里,立马让人通知下去,召集20个村乡约务必前来,商议讨匪事项。
第二日,各村乡约有条件的坐着马车,没条件的步行,不到晌午饭时间,一行人来到区公所。
区公所在后土祠西配殿后面的一排厢房里。后土祠周边的围墙历经风雨,已倒塌许多。院子的墙角放着一只鼎,早已锈蚀不堪。这只鼎高三尺六,据村里的清朝遗老马连举讲,这只鼎铸于汉武帝元鼎元年,宋代时在黄河边的汾阴脽上被挖了出来。
君杰舅舅本家程克信是程家庄乡约,他人还没到区公所,就高声喊:“君杰外甥,你可要给你舅家人做主啊,雷哼哼这挨千刀的,抢了钱不说,还侮辱我的大女子。我们可不像你们庙后村,有保安团看家护院?”
君杰将前来的几个乡约让到旁边的会客厅。会客厅虽说有些简陋,但君杰从家里整来的一套红木家具让屋子变得大气端庄。手下人过来给几位乡约倒了茶,知道他们要议事,忙退了出去。
君杰听几个乡约七嘴八舌诉了半天苦,深吸几口纸烟说:“雷哼哼最近到处劫持女子的事我也听说了,前两天还到县城见了我姑父,给他汇报了这个事。今天召集大家来,就是要来商量个法子,看看如何能把这股土匪赶出汾阴。”
经过一晌午的商议,最后决定由各村出人,秦家和其他遭受过匪患的大户人家出钱,由汾阴县政府出面,购买枪支弹药,组建一支保安团,短时间训练后,开始剿匪。
因为是秦家出力出钱,君杰便想把保安团控制在自己手里,他向姑父汇报组建保安团事宜后,姑父大力支持,很快就配发了10多条枪,任命君杰兼任保安团团长。一家人吃饭的时候,秦君杰向父亲汇报组建保安团的事,并称姑父已任命他为团长。正在一旁低头吃饭的君青头抬了起来:“我说老大,怎么好事都让你占了,你就不能考虑考虑我吗?”
他转过头对秦老太太说:“娘,这个团长就让我当呗!你看看,二哥管家里的大小事,大哥管区公所的事,就我,每天傻吃憨睡的,就不能给我点事做?”秦老太太看了秦老爷一眼说:“三呀!不是不让你做事,咱家又不是养不起你,娘还不是看你腿不得劲,恓惶哩么!”
君杰看了看父亲,说了自己的想法:“爹,你看这行不行,我来当团长,毕竟上头已任命了。由老三来当副团长,这个我说了算,保安团这块就交给老三来管,平时我来应付上头,他来抓队伍,搞训练,反正里里外外都是咱家的事。”
秦老爷近来对吃斋念佛很是上心,经常让下人驾着马车去三十里外的崇圣寺,和寺庙里的主持汇仁和尚聊佛经。不去寺庙他就将自己关在后院的屋子里闭关修行。家里的事基本不管,全靠两个儿子来打理。尤其是家里的鸡毛蒜皮小事,他更是不愿轻易表态。今日君民正好去县城谈事,听了君杰的安排,秦老爷很是满意,觉得两个儿子已完全能够支撑家业,瘸腿的三儿子也能得到照顾。
秦老爷对君杰和君青说:“剿匪是件大事,要从长计议。眼下先把人拉起来,各村都要组成夜里的巡逻队伍,把气势弄高点,给滩匪一个下马威。不要动不动就去打,凭咱现在的人马和枪,弄不好引火烧身。”
“晓得,我也是想把声势造下来,让滩匪晓得咱们有防备,以后少来搅扰。接下来让君青先把咱们的护院队操练起来,先保咱秦家不出事。”
君青接过话说:“爹,哥,你们放心,不出半年,我保证他们打枪有准头,护院有劲头。”
“你就吹吧!娘这几天托了媒人,赶紧给你寻个媳妇,省得再惹是生非,让村人笑话。”
三儿子君青,一直是杨氏一块块心病。当年生下他,直到两岁多还不会走路,一家人总认为他走路晚,慢慢就会好起来,也没找医生看看。直到三岁的时候,眼见别人家孩子都满院欢跑了,才觉得不对劲,让村子里的老医生瞧了瞧,坏了,小儿子得了个瞎瞎病——“小儿麻痹症”,这辈子是好不起来了。秦老太太眼看着君青一瘸一拐慢慢长大,别提多后悔了。但事已到此,她能做的事就是由着瘸腿儿子,凡事都由着他,惯着他。
日子久了,君青成了村里有名的“吃喝嫖赌”公子哥,周边村里一帮小子成天跟在他屁股后面,吹捧他,撺掇他,拉上他到处跑。别看他腿脚不方便,但汾阴县城几乎所有的妓院让他逛了个遍,只要有几分姿色的,都让他包了下来,除了他去,还时不时让溜舔他最舒服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蒲剧》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