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54章 建中二年(28) 她终于承认了(1/2)
“肃宗皇帝还在东宫时,他的太子妃和杜良娣,就是和离后出家的……”她的眼睛已经失去了神韵,喃喃自语着。
这样,皇家妃嫔出家,并不是没有先例可循。
“韦氏和杜良娣,皆是李林甫和杨国忠二人的构陷,不然肃宗皇帝何以至此?阿言,你既然知道肃宗皇帝故事,那你为什么不能想想我的处境呢?”
他的处境他何时与她说过呢?他清高、自傲,处处看不起她,他当然不会说了。不过她现在也不想听了。
“你不愿意和离,”她从他的怀里挣开,冷脸不去看他,“那你以后不要再碰我了,你放过我吧……”
他应该是很早就知道她这种固执、决绝的性格。当年禁中西苑,她就是对自己那样狠心,将自己摔下了马。她不愿意见他。
“那你好好冷静冷静,不要再做傻事了。”
李诵没有去看她的信上究竟写了什么。说过的话如覆水难收,她已经听进去了。她还是像过去那样对李谊无比依赖,可是他们的关系比从前更糟。
合适的人总不一定会在一起。
这场闹剧最终惊动了淑妃。
淑妃是晚些时候到的东宫丽正殿。淑妃本就不赞同太子在间架税的问题上与舒王拉扯太多,现在更为了这事夫妻不和,她就更不喜了。
淑妃来势汹汹,李诵不敢不恭敬地见礼。
“太子如今出息了,见了我何须这般大礼?”淑妃一进来就没有给儿子好脸色瞧,面上很是不快。
“母亲言重了,”李诵低着头,不敢分辨,“我与太子妃一时拌嘴,失了分寸,这才恼了。”
“你既然知道我是你母亲,也该知道承恩殿里那位是你在太极殿拜过天地、明媒正娶的太子妃,谁想你圣贤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拿这种腌臜话去恼她?”淑妃厉声训斥着,“你这哪里是恼她?分明是争强好胜,非要插手你父亲不悦的事,与舒王论个短长!”
“母亲训斥得是,”听着斥责,李诵愈发恭敬了,“儿子是有些急躁了。”
淑妃的神色这才缓了几分,但嘴上还不曾饶过:“阿言的性子,恼了她是小事,少不得真剃了发到龙兴寺当尼姑去,你这位好女婿再给郜国姑姑养老送终。”
“母亲?”李诵这才慌乱起来,太子妃出家,对东宫可不是什么好事。如果是萧静言自己气上胡乱说也就罢了,为何母亲也顺着她的气来。
淑妃轻哼一声,“罢了。我才从承恩殿过来,好话已经替你说尽了。要是好不了,自己到陛下那儿请罪吧。只是这点小事还要惊动你父亲,你这个太子干脆就不要当了。”
欲扬先抑,李诵终于是在母亲这里松了一口气,说道:“母亲平日劳累,还这样为我们的事操心,是我的罪过。”
淑妃也终于是面露笑容,“舒王的气焰最近确实是上涨了不少,不过你别忘了,他只是一个过继之子。只要不在间架税和神策军的问题上惹恼了你父亲,一切都不是事。”
萧静言的事,她也少不得要叮嘱,“记住,在承恩殿,你不是太子,只是一个尊重、理解妻子的丈夫,这就够了。”
但是,到他们这里,尊重和理解不知走了多少个春秋。
拜别了母亲,李诵又回到了承恩殿。
其实,他印象中的萧静言,虽说不是温柔贤淑的大家闺秀,但除了有些啰啰嗦嗦、话不停嘴以外,还算举止有度。他还从来没见过像今天这么疯的举动。
要不是她闹着要出家当尼姑,哪儿还能惊动淑妃?
其实她并不庸俗。
她向往昭明太子的贤德,南梁两百多年以来,有多少人比上了昭明太子的高度;她生于皇室,却从不自矜,她深入过百姓,理解过他们的困苦,所以她在间架税的问题上比他们谁都要真诚。
她和李谊明明和睦相处了那么多年,到了这里,只剩下三天两头的眼泪。
他们只是接受了彼此夫妻的身份,却从来没有过尊重和理解。
承恩殿,萧静言还在床上躺着,知道他来了,特意侧过身去,背对着他。她还是不想看见他。
他远远地坐在茶案旁边,想等一个说话的时机。
她的头发剪得并不匀称。不知道这样美丽的秀发什么时候可以长回来。
“今天你说想将嫁妆上交国用,陛下知道了很是赞许。”他想了一个自己觉得还不错的话题。
那可不是吗,刚剪了发,金银首饰都用不上了。
这当然是个糟糕的话题。
“阿言,谢谢你。你并不是什么都不想,你只是不知道该怎么做。”
那个会教她怎么做的早已与她隔绝,现在身边人这个人是如此的厌弃她,她还要怎么做呢?
萧静言默然不作声。
她甚至不想听这聒噪的、无聊的话。
“如果你实在烦闷,你可以叫柳芾陪你。”李诵想了很久,终于说出了这句话。
萧静言果然吃惊,她从床上坐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大唐顺宗和萧妃》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