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0章 附:六朝古都(3/4)
层发展。多数民宅都是两层楼房式的建筑。那些商业店铺更是如此,至少三层楼,高的甚至能有四五层。
开封城的建筑如此密集,建筑物又向高层发展,也造就了开封城内的救火机构发展的非常完备。
为了观察、警戒目视范围内的火灾情况,城里每隔几百步,就有一个望火亭。
望火亭是一种高层的塔楼,有各种救火设备,里面有专门的救火人员据驻在此。救火人员均由士兵组成。全城每时每刻,都有几千个救火士兵同时在岗。士兵在望火亭上巡视,如有发现火情,则立即敲响铜锣示意,组织救火。
开封城内的绿化植被措施也做的非常好。开封城的人们对城市的绿化也是从后周时候开始的。到现在,皇城外还建了皇家园林,园林里的繁华和奢侈远非一般人所能想象。
外城的建筑很密集。一般是居住区为主,也散落着小型的商业区。许多达官显贵、王公贵族都在外城区安家,因为内城的地产、房价太贵了。
开封城不仅为大宋的行政中心,还是其经济、教育、文化、娱乐、手工业中心。
除了太学以外,还有为数众多的官学和私学,这些学堂不仅教授儒家经典,还教授武术、医学、律法、歌舞、手工等专业性的科目。
开封城里,共有各种宗教的几百座不同的庙宇,其宗教人士更是上万人。
大宋宽容的士大夫政治模式,和开放的民俗生活,能包容各种宗教,除了那些想着谋反的。
在开封城里,充满了异国人士,甚至还有不远万里而来的大食人。
虽然,大宋不像大唐那样,万邦来朝。到开封城的异国人士,以从商的居多。唐朝时,到长安往来的异国人士是政商都有。但是,开封的繁华程度,能甩开大唐的长安十万八千里。
汴河大道在内城的这段路,尤其是天汉桥东西两侧,就是开封城中夜市最繁华的地段。
沿着汴河两岸和汴河大道分布着众多歌楼,堪称夜夜笙歌。
著名的“州桥夜市”就在这里。
州桥,是指汴河上的天汉桥。
天汉桥的桥面宽约十丈,总长约七丈,是一座镌刻精美、构造坚固的石砌平桥。
天汉桥初建于唐朝,位于当时汴州城南城门外的通济渠上,当时名为"汴州桥"。五代称其为"汴桥",大宋时改名为"天汉桥",也称"州桥"。
大宋定都开封城之后。
天汉桥往北,直通大宋皇宫的宣德门。往南,依次通过内城的朱雀门,外城的龙津桥,直通外城的南熏门。天汉桥东北边是大相国寺,西北边是都亭驿。
连接皇宫和南城门的南北御道与横贯城市的汴河交汇处的水陆交通枢纽。
天汉桥也是汴河上十三座桥中,最壮观的一座桥。桥上的石梁石榫楯栏,雕镌海牙、水兽、飞云之状。桥下密排着青石柱。桥两岸也是石头砌成的石壁河堤。
与东边的相国寺桥一样,天汉桥不通大型的舟船。
白天,汴河大道、州桥上人来人往,是四通八达的交通要道。
晚上,天汉桥两侧就是更是十分热闹、繁华的夜市。
尤其是,每当月圆之夜,晴空月正时,登桥观月的人群,纷至沓来,熙熙攘攘。人们俯瞰河面,银月波泛泛,皎月沉底。自州桥南眺,店铺、酒楼繁荣,灯火灿烂,笙歌连成一片。汴河两岸,宛若繁星。故被誉为“州桥明月”。
天汉桥两旁的夜市,更是叫卖不绝。往往是,三更夜市还未散,五更早市又复开张。可谓是通宵不绝,全天周而复始,全年如一日。
夜市上各种杂嚼,如:旋煎羊、白肠、灌肠、鲊脯、冻鱼头、姜豉子、红丝水晶脍、煎肝、蛤蜊、螃蟹、糍糕、团子、盐豉汤、批切羊头、辣饺子等应有尽有,并且价格也不贵。
【注:“杂嚼”,是带有地方特色,或个人手艺特色的零食等食品。】
老字号的梅家熟食的烧鹅、卤鸭、酱鸡、腊兔等。京师鹿家的鳝鱼包子、鸡皮、腰肾、肚肺、肥肠、鸡碎等。
要想吃野味,还有各色品种繁多,新鲜稀奇的飞禽肉、鹿肉脯、野獾肉、野狐肉、野鸭肉等等。
整个开封城内,像“州桥夜市”、“土市子”这样的繁华夜市,还有从外城北门,新封丘门内,到皇城的西门,这几处。
其他大大小小的十余处的夜市,规模虽不如这几处庞大,却也是夜以继日、通宵达旦,处处人语喧哗,兴隆爆满。
开封城繁荣兴旺达到鼎盛时,人口差不多有一百五十万左右,比同期欧洲那些大都市的人口多出几十倍,是当今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市。
而号称“不是一天建成”的罗马城,与开封城相比,顶多算开封城周边的一个穷山村。
不过,经历熙丰变法折腾后的开封城,比起仁宗时期的繁华程度,大有不如。到了当朝皇帝赵佶在任时期,开封城的发展势头,更是还不如哲宗时期。
现在,整个开封城内的区域划分为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瀛洲》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