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 > 瀛洲 > 第10章 附:六朝古都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0章 附:六朝古都(1/4)

目录
好书推荐:

开封城,或被称为开封府,历史悠久,一向以城高墙厚,而著称。

到大宋宣和年间,开封城从外到内,形成了外城、内城、皇城(或宫城)三层闭环式的城墙。

开封城最外层的外城,也称新城,罗城,近乎于一个正方形,南北长约十七八里,东西长约十五六里,周长五十里一百六十五步。

开封城的外城墙上共有十二个陆门。穿过城内的河流与四面外城墙相交,又形成了八个水门。这八个水门里都有铁闸,随时可以放下,防止外面的敌人偷袭。

东外城墙,从南往北依次是:汴河南支流的上善水门、汴河北支流的通津门(东水门)、朝阳门(新宋门)、东外城墙正中的含辉门(新曹门)、五丈河上的善利水门(东北水门);

南外城墙,从东往西依次是:惠民河的宣化门(陈州门)、南外城墙正中的南薰门、蔡河的广利水门、安上门(戴楼门);

西外城墙,从南往北依次是:从内城护城河连接城外琼林苑支流的宣泽水门、顺天门(新郑门),汴河的大通水门(西水门)、西外城墙正中的开远门(万胜门)、金耀门(固子门)、咸丰水门(西北水门);

北外城墙,从西往东依次是:五丈河的永顺水门、安肃门(卫州门)、北外城墙正中的通天门(新酸枣门)、景阳门(新封丘门)、永泰门(陈桥门)。

外城的城墙上都有两侧躲避弓箭的垛口,即女墙,以及敌楼。城墙上每隔百步就设一个马面。所谓马面,就是城墙向城外突出的墙体。因其形状像马脸,而得名。

城门处修筑了瓮城。但皇帝经常使用的御道上的四个门——南薰门、新郑门、新宋门、封丘门,都修的是两重直门,而没有瓮城。这四个门就成了开封城最薄弱的防守环节。

马面不仅更容易对付城下的敌人,避免形成死角,也可以抵御石炮的攻击。马面上有战棚,以及女墙。城墙内有专门的牙道种植了树木,每两百步有一个武器库。在京师有一个机构叫京师所,专门负责武器与城墙的维修。

对于任何一座城池来说,城门的防御更是重中之重。

为了御敌,开封城的外城的城门大都带有三层瓮城。

所谓瓮城,是在城门外缘或城门内侧,修建与城墙连在一起,高度与城墙相同的半圆形或方形的护门小城,加强城堡或关隘的防守。

圆者似瓮,故称瓮城;方者亦称方城。

瓮城设有箭楼、门闸、雉堞等防御设施。

瓮城上开两个门,一个门对着城内街道,一个门对着城外,即:扭头开门。

所谓扭头开门,是指瓮城的内外门不是正对着的,与所保护的城门不在同一直线上。人们要从城内出到城外,要先经过内门进入瓮城里,再从瓮城转一个直角弯,拐向外门,到达城外。

这种扭头开门的设计是为了避免攻城方的石炮直射,或攻城槌等武器的进攻,也是增加攻城方的难度,加强守卫实力。

敌人来进攻,即使攻破了外门,也只是进入瓮城里,反而更容易被守军从瓮城城墙上瓮中捉鳖发动攻击。

同样,三层瓮城的大门并不在一条直线上,这样,即使敌人占领了第一层瓮城,在突进到下一层的瓮城门口时,也必定付出沉重的代价。

而开封外城的河道水门同样也是戒备森严。

例如,汴河东水门,除了水门本身有铁闸拦河外,水门两边还有两座拐子城。拐子城即是河道水门旁边的瓮城。若有敌人进攻水门,则可以从两侧的拐子城夹击敌人。

在城墙外,有一条宽十余丈,深四五丈的护城河,名叫护龙河。河两岸遍植杨柳,粉墙朱户,禁止行人往来。

开封内城南北长约六七里,东西长约五六里,周长二十里一百五十五步。

东内城墙,从南往北依次是:汴河与东内城墙的南角相交的角门、丽景门(旧宋门)、东内城墙正中的望春门(旧曹门)。

南内城墙,从东往西依次是:保康门、南内城墙正中的朱雀门、崇明门(新门);

西内城墙,从南往北依次是:宜秋门(旧郑门)、汴河上的角门、西内城墙正中的阊阖门(旧梁门);

北内城墙,从西往东依次是:天波门(金水门)、北内城墙正中间的景龙门、安远门(旧封丘门)。

开封城内的道路是四通八达。但只有两条大道是横贯整座城的。

南边一条就是东西大街。东大街从外城的朝阳门一直通向西,穿过内城的丽景门,与南北方向的御街相交,再一路向西,就是西大街。西大街依次穿过内城的西门,宜秋门,到达外城西边的顺天门。

再往北的东西方向的宫前横街,则是从从外城东边的含辉门,穿过内城东边的望春门、御街,路过皇宫的宣德门前,再穿过内城西边的阖闾门,直出外城西边的万圣门。

开封城由四条大的河流贯穿,水运极为繁忙。

从南往北的河流分别是:惠民河与蔡河、汴河、五丈河,金水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瀛洲》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书页 目录
阅读推荐: 宿命之环 帝国之刃 今天开始当城主 诸天窃贼 长生修仙:我能用族人的气血加点 大奥术师她今天赚钱了吗 这本小说很健康 我在星际炼丹封神 人道大圣 斗破:家祖玄帝萧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