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9章 中国民学发展(1/2)
十 、新心理学派
新心理学派是 20 世纪 60 年代在美国重新崛起的民族学、人类学流派。是战前心理人类学研究的继续 和进一步发展,侧重研究人类的学习、感知、智力发展、认同等心理过程,并分化为心理人类学和认知人 类学两门分支学科。主要代表人物有许烺光、怀廷等。
1.许烺光
许烺光是出生于中国的美国人类学家。代表作《心理人类学》。 他致力于改变人们对“人格”的误读,并建议把“文化与人格”改为“心理人类学”
2.怀廷
美国较为著名的人类学家。代表作《社会化过程与人格》。 怀廷最初关心的仍是文化于人格的传统课题,侧重讨论社会对儿童戒律的松与严,对人们解释于治疗
疾病的影响。他认为人类社会的生计制度影响了儿童的训练,而儿童训练又影响了人格变化,人类各文化 在解释和治疗疾病上的心理和行为差异,正是儿童时期接受训练不同的投影。
十一、社会生物学学派
社会生物学学派是美国在 20 世纪 70 年代出现的人类学和民族学流派。该派以基因理论为基础,认为 一切动物的行为都有其生物学上的基因基础,动物的行为,包括社会性行为,都是基因保存自己而精巧设 计的结果。主要代表人物:威尔逊
威尔逊:
美国哈佛大学昆虫学家,代表作:《社会生物学:新的综合》。 在该书中,他认为生物的社会行为,甚至某些人类的行为,都有其基因基础。基因是自然选择的最基本单位,基因的天性是自私的,为了要保存自己就要在染色体上与其他基因争夺有利位置,使自己在下一 代生命中优先获得。所谓生物进化,实际上是生物的基因库中某些基因变多,另一些基因变少的过程。一 切生物的行为都与基因的这种自私性和竞争性有关。
三十、苏维埃民族学派
十月革命后,苏联民族学得以建立和发展。民族学的苏维埃学派萌芽于 20 年代末 30 年代初,正式形成于 30 年代末 40 年代初。与西方民族学相比,有以下几个特点: 1.对原始社会史的研究:
苏维埃民族学把原始社会看作整个历史的一部分。
2.对民族起源问题的研究: 关于民族起源问题的研究几乎成了苏联民族学的中心课题。 3.人类学(体质人类学)与民族学相结合 苏联民族学利用人类学的资料来研究民族学,十分注重批判各种形式的种族主义。 4.重视对国外民族的研究
从 50 年代起,苏联民族学开始面向世界,大力开展国外民族研究,出版有《非洲民族志》《美洲民族 志》等民族学著作。
5.对西方民族学的批判
苏联民族学界在 50 年代出版了《为帝国主义服务的资产阶级民族学》,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西方民族 学。
6.重视民族学理论问题的研究: 苏联民族学对民族的形成、民族的定义、民族的发展等问题进行了大量细致深入的研究。 7.对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进行了十分细致的研究
8.对经济文化类型和历史民族区的研究 苏联民族学对经济文化类型和历史民族区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并在有关理论上有所突破
三一、中国民族学的发展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自先秦时代开始,我国就有许多著作记录和描写个民族和族群的情况。这些著作都是中国古代民族学资料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研究中国历史上的民族,以及这 些民族与现代民族的联系提供了十分可贵的资料。
然而,作为一门学科,民族学是从西方传来的。19 世纪中叶,西方民族学形成之后,逐步建立了进化 论、传播论等一系列理论模式,形成了一整套学术规范。19 世纪后半期,中国遭受帝国主义侵略,为了自 强求富,一些仁人志士开始学习西方的科技文化。
20 世纪初,特别是五四运动之后,许多民族学著作逐渐翻译、介绍到中国来。在此前后,一批中国学 生陆续前往西方各国和日本留学,系统学习了民族学、人类学的知识。他们回国之后,成为中国民族学学 科建立初期最早的一批骨干。当时一些著名的大学也纷纷开设民族学相关的课程。
国民政府在南京建立之后,1928 年中央研究院成立社会科学研究所,其中第一组就是民族学组。自此 之后,蔡元培组织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组一面继续介绍西方民族学理论和著作,一面开展了一系列的民族学 实地调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民族学研究和学术机构纷纷转移到西南地区。他们以西南少数民族社区作为主 要的田野调查点,相继出现了一批民族学、人类学的代表性作品。这一时期民族学研究对民族地区政治、 经济问题的关注,催生了“边政学”的诞生。
1.20 世纪前半期中国民族学学者的一些重要研究著作:
2.民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民俗学基础总结版》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