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4章 9.19(1/2)
第三节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战国、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B . C .475年——A . D .589年约1000年)
一、战国时期的社会与建筑
齐、楚、燕、韩、赵、魏、秦 B . C .475年﹣- B . C .221年
○封建制度确立
○学术上百家争鸣,文化思想活跃
○铁工具普遍使用促进了建筑施工与建筑技术水平的提高
○出现了大规模的城市(齐故都临淄城)
○建造了大规模的高台建筑(秦陕西咸阳宫殿遗址)
战国时期建筑技术进步:
瓦在宫殿建筑中广泛使用
开始在瓦上涂色
制砖技术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榫卯制作精确,形式多样
二、秦代社会形态与建筑成就
( B . C .221年﹣- B . C .206年)
——集中了全国人力物力与六国技术成就,达到了建筑技术与艺术的交融。
秦灭六国,统一全国
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建筑万里长城
修驰道
建造宫殿(阿房宫)
建造苑囿(上林苑)
建造陵墓(秦始皇陵)
三、两汉时期的社会与建筑( B . C .206年﹣- A . D .220年)
封建社会的上升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建筑生产显著进步
形成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类型
皇家建筑:宫殿、陵墓、苑囿等
民间建筑:坞壁、弟宅等
礼制建筑:明堂、辟雍、宗庙等
佛教建筑
木构架体系形成期
两种构架形式形成(抬梁式、穿斗式)、斗棋形成、三种屋顶形成(庑殿、歇山、悬山)
砖石建筑和拱券结构迅速发展(如:石墓、石兽、石碑、墓阙、墓表和墓祠。代表实例:四川雅安高颐墓
高台建筑衰落,楼阁建筑兴起(奴隶劳动消失,木构技术提升)
建筑组群已达到庞大规模,如"未夫殿台四十三"建章宫"千门万户"
都城建设:西汉长安、东汉洛阳
表明:在制砖技术和拱券结构方面,汉代有了巨大进步。
汉代墓砖:汉代空心砖墓,筒拱砖墓,穹窿顶墓
汉(前206-220年)
汉朝生产力进步。形成了我国古代建筑的一个繁荣期,这一时期的突出表现在木结构的渐趋成熟;砖石建筑和拱券结构有了很大发展,较多应用在墓室。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与建筑 (A .D .220年﹣- A . D .589年)
三国(220~265年)魏蜀吴鼎立;两晋、十六国(265~420年);南北朝(420~581)南:宋齐梁陈;北: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中国历史上的动乱时期
政治不稳定,战争破坏严重,长期处于分裂状态的一个阶段。社会生产的发展比较缓慢,在建筑上也不及两汉期间有那样多生动的创造和革新,可以说主要是继承和运用汉代的成就。但促进了东南地区城市建设和建筑活动。
佛教逐渐兴盛
佛教的传入引起了佛教建筑的发展,并带来了印度、中亚一带的雕刻、绘画艺术,使汉代比较质朴的建筑风格,变得更为成熟、圆淳。
建造了大量的塔、石窟寺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
园林有较大发展
自然式山水风景园林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了较大的发展。
"胡坐"的传入使得家具由地坐到短足向高足转变,由此引发建筑室内空间和室内景观的嬉变。
一、隋代社会与建筑
(581--618年)
统一中国
兴建都成——大兴城和东都洛阳
隋开南北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赵州桥(河北赵县安济桥)——石建筑的瑰宝
二、唐代社会与建筑(618--907年)
唐文化博大精深,全面辉煌。
纵览我中华千古诸朝,无有出其右者;
横观当时世界各国,大唐文明亦独领风骚,泽被东西。
唐代的建筑发展到了一个成熟的时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建筑体系。
规模宏大,规划严整
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
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己定型化
设计与施工水平提高
砖石建筑有进一步发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某人学习的中国建筑史》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