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四十五章 折纸(2/4)
好书推荐:
。宋九看得入神,随意就端起来喝了。铁案里的官员与小吏见他无礼,皆有些不悦,若非两个大佬在此,他们能立即将宋九轰出。
宋九翻看,宋朝此时统治着北方,诸铁坑也在北方,主要分成三处,第一处是兖州莱芜一带,十八个治所,也就是十八处铁矿产区,按道理数量不少了,可是产铁年十八处铁矿一年不足五十万斤,一个铁矿年产铁十五六吨!好大的产量,难怪一听自己要四十万斤铁,赵匡义急了。看看这产量,能不急吗?其次是徐州一带,更少。主要是在河北路邢、相、磁一带的诸治,占据着全国产铁量一半以上。还有余下的一些零碎小矿。同时又发现赵匡义说一年产铁不足两百万斤的说法是不对的。这个两百万斤是课铁量,也就是朝廷诸坑上交的铁数量,中间必然有一部分流失到民间。还有一些私人的铁坑,可是数量更可怜。可能李铁匠买来打造滑轮组的铁,就是这些流失的私铁与私人铁坑铁。但总产量不会超过四百万斤。有选择性的看,有的看得细,有的不相关,一翻而过。让他奇怪的是居然就没有看到相关冶炼技术的记载。“小道啊。”宋九苦笑,董仲舒害死人,后面再出来一个朱熹,中国能好起来吗?心情不好,开始胡乱扔了,放下铁的部分,开始看煤的部分。最后放下卷宗,赵匡义与李崇矩盯着他。煤让他们无视了,满眼睛看到的是大量铁矿石。宋九说道:“二大王,李司使,原来产量真是如此之少,难怪前线的兵士有许多人用棉甲、纸甲、皮甲,劣制盔甲。”宋朝此时军队数量并不多,禁兵只有十几万人,厢兵也只有十几万人,南有南唐后蜀后汉,北有北汉契丹,这点兵力是必须的。也不容易,例如盔甲,不同兵种盔甲重量不一,平均五十斤左右,但必须经过反复锤打,有一钢化过程,打一次少一次,打上五六次,就需要一百斤以上的铁,若精制一点,打上十次八次,就需要两百斤铁。还有呢,兵士手中的武器,箭与枪等武器用铁少,只有尖端处是铁,然而刀用铁量同样很大,要求也更高。所以市面上一把好的朴刀售价三贯钱以上。十几斤重,近两千文,一斤达到两百文。若真正全面武装到牙齿,用最好的钢铁,一个兵士最少得需要三百斤的铁用量,全国近三十万兵士,上亿斤!宋朝这个铁产量需五十年以上才可以满足。民间流传太祖长拳与太祖棍法,说赵匡胤用的什么盘龙棍,估计就是铁不足,赵匡胤用木棍子代替武器往敌人脑袋上砸。剖开表面的假像,真相会让人哭笑不得。宋九嚣张的态度让一些官吏不满意了,一个小吏说道:“小子,你胡说什么,若大的唐朝,西到葱岭,北到辽东高丽,南到交趾,东到大海,一年产铁量也不比我朝高多少。”“时代是在进步的,例如石炭,汉朝就发现了它,为何到我朝才渐渐运用?”宋九忽然停下,想到一件事,低声对李崇矩说道:“李司使,掌管三司的官吏必须要有经营的头脑,要不要试一试他们的天赋?”“怎么试?”“我出一道题,将一张丈宽丈长的纸折叠一百次,谁能办到,我赏他一百金,你再赏他一百金。若是思考的,可以留任察用,若是马上抢着尝试的,这些人不能再用了,若是说不可能的,那么跟我后面培养一段时间,就可以重用。”“胡说”本抢着尝试的就不可以再用,因此后面的话闭上嘴巴。赵匡义站在边上默想,道:“守则,你就试一试。”李崇矩狐疑地看着宋九道:“真有人成功,你不要哭啊。”皇上就赏你那一百金!“放心吧。”李崇矩将宋九的话在铁案里重新说了一遍。果然骂声响起一团,骂宋九胡闹,只有一半人在沉思,至于说不可能的几乎没有一个人,余下的纷纷要尝试。官员没有,他们要矜持自己的身份,主要就是小吏。李崇矩吩咐人拿来一张大纸。这时代的度量衡不标准,纸张生产也不标准,有的大有的小,拿来一张大纸,让一个役作量好裁减后放在地面上,抢着走过来一个小吏,开始折叠,仅是一会功夫,他额头上汗如雨下。手机用户请到www.阅读。似乎很难,但也不难。宋九知道这时代技术落后,但是若大的一个国家铁产量只有一千吨,那么中间肯定出现了一些严重问题。没有立即走,又到了开封府。他也不想与二大王打交道,迫于无奈,不能就这样稀里糊涂上山下乡,到相州铁坑看一看,就看出了问题。自己又不是神。赵匡义在休息厅接待了他,让衙役上茶上果子,也不能算是刁难宋九,这时代,增加一百万斤铁意义太大了。宋九开门见山道:“二大王,臣想到盐铁司去看一看。”“盐铁司?”“不做一个整体了解,臣下去看了也未必有用。”“行。”“第二请求朝廷重新颁发诏书,准臣巡检河北路诸坑权利。”“宋九!”“二大王,我知道这个请求很过份,但不是真的巡检河北所有坑矿,第一个我要看看一两个铁坑经营情况,第二个我要看到铸铁炼钢情况,第三个我要看到石炭开采情况,然而迅速返回京城。臣的时间也宝贵,三年时间说到也就到了,到时候就必须要交钱帛给朝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一品富贵》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