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0章 春光乍泄失双亲(1/2)
窗外吴家小娃娃听爹爹说的听得入神,听不真切处不自觉踮起脚尖,没想到中途突然崴了一下脚,不自觉“啊”了一声。
吴老爷循声望去看到了女儿的小辫子从窗外显露,这才意识到女儿在家,平日这时候她都与乳娘一同出去游玩。今日也巧,既然她在,不如唤她一起听,我的平生没什么事需要对自家女儿隐瞒,于是吴老爷唤道:“吟绮,来,到爹爹这来。”
桑哥听到此处,心里一惊,这个小娃娃居然有具体的名字,这在现代当然是见怪不怪的事,她作为人有自己的名字不是很常见的吗?但是当时可是在元代啊,就算你家有钱你家有势,只因你是个女子,你的称呼便是亲属名加“儿”、“奴”、“姐”、“婆”、“娘”等字样。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朱元璋的老婆后来母仪天下的马女士,她也只是被后世称为马皇后。而元末学者陶宗仪也曾以“妇女曰娘”为题,记录到“娘字,俗书也。古无之,当作孃。”
话扯远了,这时候吴吟绮小姐已经入座了,她选择了桑哥对面的凳子坐下,一来有些距离表示他们还不熟悉,二来有机会让她好好观察这个男子,有没有因为昨天的事情看自己不爽。好在桑哥一早发现了她,吴老爷喊她进来时心有准备。合时宜地对小娃娃行着客家对主家的礼数,面无愠色。小娃娃松了一口气,也及时地回礼。
见两人互相行完礼,吴老爷对桑哥介绍道,这是自家的宝贝女儿,已经五岁了,超爱看书的,闲暇时还能和老夫对上几句哩。言语里颇为骄傲。桑哥又是一惊,自然这样介绍自家女儿的在现在来看根本不少见,但是这份骄傲在当时是很难这般直截了当地向外人表达的,大抵是“此乃我家拙女”云云。中国人的性格颇为内敛,在介绍他人、自己或是自家人的时候常有谦称、敬称、贱称等各式各样字词的转换,规矩颇多。吴老爷这般大方袒露对自家女儿的欣赏,属实难得。同时,古时候女子无才便是德,能秉持着对自家女儿爱读书这件事表示赞赏支持这个态度更是少之又少。
奇哉!妙哉!
见两人都已入座,吴老爷便继续往下说道起来。
第二年开春,那一天,吴老爷记得很清楚,那一天他起得格外早,百花齐放,百鸟争鸣,彼时被那些贪官打压的心结随着景色消解开来,他有信心,自己的父亲一定能从牢里出来的。他迈着轻快的步伐,打算向父亲讲述一路走来的春光美景。但是,天不遂人愿,父亲终是无法看到这些了。
是的,父亲从牢里出来了,但是又进了另一个牢笼——棺材。
这一次,天人永隔。
怎么会啊,明明寒冬我们都挺过来啊,为什么那么美的风景,父亲说走就走了呢。他不记得那日出监狱时是怎样的心情,天气已经开始回暖了,万事万物都在萌发着生机,那天下午他带着疲惫的心情向林家告假几日,想着如何和母亲传达早上的噩耗。
没有时间悲伤了,我们还得继续活着。母亲抱着他,心如止水地说,仿佛早就知晓会发生这事。下午,他组织好下人去监狱带回了父亲的尸首,在监狱里,他看到父亲用血写就的十六大字“吾儿顺昌,无需自责,汝名无罪,当世不仁”。是啊,在被举报的时候,明明可以给他改个名字敷衍过去的,明明可以的。可是父亲说,我们并没有错,不需要改名字。他还记得,父亲和蔼地摸着自己的头“顺昌,我们不要因为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心中明理,世代昌顺”。
在将父亲的尸首换上了新衣稳妥地放在棺材里之后,顺昌将之前折取的玉兰摆在了父亲身上。心里边盘算着明日父亲葬礼的流程事宜,边拖着沉重的步子返回贾府,刚到门口就听着下人大喊“不好了,不好了!老夫人自尽了!”
他立马加快了脚步,往父母屋阔步而去,终是迟了一步。他悔恨不已,还记得下午他本想和母亲同去领回父亲的尸首的,但是母亲说怕自己见了爹爹尸首情难自控,只得作罢。当时的母亲情绪似乎很稳定。古井无波。如果他能够一早想到,母亲那时候是怎么压制自己的巨大悲伤。如果他能够一早告知下人,一定替我盯紧了娘亲,不要让她做傻事。
但是没有如果,早上没了爹爹,傍晚失了娘亲。
“没有时间悲伤了,我们还得继续活着。”他再一回忆,原来娘亲这话不是对彼此说的,是对他一个人说的。母亲在桌上留了封信,是父亲的字迹。
吾儿亲启
近日来为父自感身体欠佳,脾脏偶有阵痛,终日难以入眠,恐命不多时,遂将此信托旧友交与你娘亲保管,只愿待我过世之时转交与你。这些日子辛苦你了,我身在监狱中能听到的事少,偶有听得我之前的那些同事如何对你。儿啊,此事并非因你名而起,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希望你切莫自责。以后凡事多为自己考量,爹爹不在了,你要好好照顾娘亲,知否?监狱的冬日实在是太过难熬,但爹爹会努力活到来年春天。未来可能会有太多人辜负你,希望这年的春光能给你一丝慰藉。
爹娘爱你。
信件后附带着一张画,是娘亲画的,娘亲不会写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唯见桑吴天际流》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