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51章 驴脸前的胡萝卜(1/3)
从元旦到春节,人们有好多机会去许愿。
节日许愿与进庙上香无异。前者以时间为分割线,好像昨天还一事无成,跨过新年就能大变活人;后者把完成心愿的时间交给佛祖,你说啥时候让我成,我就成,但最好快一点。
朋友圈有人许愿能许满一张纸,有人心里都是实际的愿望,但为了证明自己有精神追求,再许点文艺和远方的,许点淡泊名利的。
其实一年复一年,多数人连八年前的愿望都没完成,或者刚许完就忘了。
这个年伍玥和姜呦呦一起过,小年之前她就来了,说要待到初八上班再回上海。搬到新工作室后她还是第一次来,姜呦呦给她空了半边桌子,她每天都抱着电脑在这里工作,空了就跟着吴克俭学漆艺。
“不敢想,我断手艺断了几个月了。”听起来像是高手隐世几个月。
“你过年不回老家啊?”吴克俭每天笑不拢嘴,“我不是赶你走啊,我恨不得你天天来这儿。”
“不回。每年回家压岁钱都得发两千块的,我就好奇了,从哪儿冒出来那么多娃?真能生。不管在谁家吃饭,地上都能滚一地娃,有的抻开口袋直接向我要钱,靠!我一个不婚主义者,给钱出去又都收不回来,凭啥啊?”
伍玥在抚弄她的漆器小茶杯。这个茶杯是扬江职业学院的学生在老漆器厂研学的时候,伍玥跟他们边学边做的,但只做一半就停了。吴克俭有心,抽空把这件漆器做完,还凭着直男的浪漫,在上面刻了个变形的May字,隐在夹竹桃花纹的叶子边,心思奇巧。
伍玥啧啧称赞,“吴工,你有这手艺,一辈子不愁饭吃。”
吴克俭还在咂摸她刚说的“不婚主义”,心情有点郁闷,对这声夸奖也没以前那么兴奋,笑都有点僵了,“哦,呵呵,你也可以学……”
姜呦呦看在眼里,促狭地朝伍玥眨了一下眼睛,然后转头对吴克俭说:“这边没啥事的话,吴工你也可以早点回家,反正,这几天你们还是得来,髹漆的工序停不下。放心,我会发三倍工资。”
“那倒不急,家里有爸妈张罗,我孤家寡人么,回去也没啥事。”
不管怎么样,看伍玥很喜欢那个杯子,他还是挺开心的,主动问她要不要再做一个。伍玥满口答应,于是两人一起去挑木胎。伍玥这次想做一套碗筷,挑好了,伍玥撒娇,原来学的都忘干净了。
吴克俭早忘了刚才的那点失落,拍胸脯保证,“有大师傅在呢,不用愁!”然后从头开始,教她挑工具、拌漆灰,怎么调漆怎么裱怎么刮,颇有耐心。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姜呦呦一闲下来又在磨刀,哧哧哧哧,磨了一会儿想起去年叶总说的,说春节期间别磨刀,不吉利,破财,于是赶紧收起来。
她像个电灯泡一样旁观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吴克俭,只好在心中祈祷他,自求多福。
***
除夕这天一大早,朋友圈就热闹起来了,满眼阖家团圆和其乐融融的画面。
微博则是另一番天地,苦水多得淹死人。年轻人在外经过摔打痛揍终于想明白的道理,被三姑四舅五大姨们携手打回原形,在他们面前,谁也别想躺平——
“你看那谁,和你年纪一样大,都两个孩子了。”
“你姨家小雷在上海买房了,先人才落沪后买房,九百万的房子呢!”
“年轻人不结婚生子就是不道德!丢祖宗的脸!”
“……”
所以伍玥说她才不回家,她说:“年轻人怕过春节,大过怕七月十四晚上见鬼!”
姜呦呦没有一般年轻人的苦恼,但这是不是福气,还真说不好。
她是一家之大,一厂之大,没人在她耳朵里聒噪。她这个大家长要做的,是给万华的员工们发红包,给客户和供应厂商发红包,给叶总夫妻发红包。还有,给远在新疆的姜新竹和在家带娃的罗珊也发了个红包。
还别说,发红包的时候,是能发出一种大老板的气势来。
两个女孩在一起,生活永远不会枯燥,两人上午去工作室盯了会儿店铺,零食一直没停。伍玥练了会儿扑粉技术,她在画稿上戳针眼后扑白粉,画稿一揭开,点状样的白粉留在漆面上。这么简单的原理却让她惊喜万分,趴桌上玩了两三个小时,直到脖子酸得直不起来。
“做漆器费眼、费手、费脖子费腰啥都费,真不容易。”
“是呀,都是靠血肉之躯练出来的。”
传说中,“年”并不是好日子,所以才要祈福辟邪、拜神祭祖,要“过”了才能除旧迎新。姜呦呦记忆中除夕总是阴天,伍玥更说,他家在北方,除夕也总是阴风呼呼吹的。但这个除夕却很晴朗,两人忙乎了一上午,这一年的工作终于宣告结束,然后下楼吃了还在营业的肯德基,携手溜达去了。
伍玥说:“真奇怪,要是别人大年三十还让我干活,我铁定骂他全家!但在你这里,我就愿意,还挺开心。”
姜呦呦说:“因为爱我呀。”
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躺平症候群》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