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7章 入村遇凶狗拦道(1/2)
这一日,兄妹二人玩疯了。而早早归家的父母,被奶骂惨了。
自然,今晚,兄妹二人没有晚饭可吃。
次日,天刚麻麻亮,村里人便带上农具下地去了。稻谷成熟了,再不收割,一旦下雨不堪设想。
“叮嘱你的事情,都记牢没?”
“娘放心。”
“别把你妹弄丢了,去哪带着她。”
“娘放心。”
张氏起早烙饼,给一双儿女带上。孙老太只是板着脸,并没有发作,毕竟孙子孙女是去挣钱。
但是,不说点啥,孙老太憋着难受。最后,干巴巴的叮嘱一句。
“忙完了就早点回来,别光想着在外面玩耍。家里活计多着!”
“知道了,奶。”
至于工钱什么的,孙老太一点也不担心。等活干完,她会去找刘家讨要。而且,刘家人也不敢将工钱给两个娃子拿着。
半大的少年郎一袭红衣,高马尾上系着红色的长带。本就一脸黝黑的他,显得更黑、瘦了!
手牵着同样黑瘦的小丫头,朝着村口走去。
村口停留着几辆板车,有驴拉车、亦有骡拉车。至于牛,谁家养了牛都宝贵着,是舍不得让跑远程的。
至于马,那玩意太贵,并不适合农家人喂养。
刘玉荷坐在骡车上,朝着王小花招手。
“小花快上来。”
兄妹二人打过招呼之后,便爬上了刘家的骡车。又等了一会儿,等人都到齐了,几辆车便开始上路。
“小花,你哥背的背篓好小啊。”
村里人编织的背篓都是特别大的,为了能多装东西。大舅家的小背篓,跟大背篓一对比,简直就是孙子。
但是,若放在现代社会,其实不算很小。内置面积,就相当于小菜篮子,非常适合小孩来背。
装点书籍、或者装点吃食,装一身换洗衣服,还是绰绰有余的。而且这背篓还带着盖子,外人无从查看里面的情况。
小背篓外形像南瓜,侧面还编织一个放置竹筒的小隔间。此时,里面正放着一个竹筒。
这竹筒便是外出携带的水杯,农家人都是这样用的。至于兽皮袋,那是出远门才会用上。
这竹筒水杯,很像现代的杯子。盖子竟然是螺旋的,转一圈,就打开了。自然,也是舅舅家送的,家里人手一个。
背篓里除了装着烙饼,还有几个大白桃、若干煮熟的菱角,还有两个煮鸡蛋。
“爹说这一趟,可能要去三五日才能回村。你带够食物没有?若是没有,去了那边可以去翻找看看,兴许屋里的粮食还在。”
王小花回道:“带了一些,不多。”
“你们没拿家里的铁锹,没事没事。爹说,我们还小,就跟着后面就成。”
“棺材提前拉过去呢?”
刘玉荷神情一愣,两三秒之后,似恼怒又好似尴尬心虚。眼神有些飘忽不定,支支吾吾的说道:“想啥呢?
就给那点钱,全买棺材怎么够用。我爷说,到时候把床板、木板卸下来,便是棺材了。”
王小花有些意外,也没有了再问点什么的心情。
刘玉荷也没有了再交谈的兴趣,转过身,望着前方的道路。
桃花沟距离曲水湾甚远,这一走便是一整天。
天越来越暗,刘家作为领队人,将灯笼点亮。刘家的板车上装有四根竹竿,上面挂着一块草席。
天气炎热的时候,可以遮阳。雨雪天的时候,也能遮挡一些。
此时,挂上了灯笼,每根竹竿上挂上一盏灯笼。
当晚风吹来的时候,除了刮起了刘家的旗帜,还有那四盏灯笼。
“怎么这么安静!”
“村子怎么没有亮光!”
“可能都睡了吧。”
“农忙谁睡这么早,这会儿都在屋里吃饭,有的甚至灶门刚冒烟。”
桃花沟村安静极了,除了夜晚林间鸟虫的鸣叫声,偶尔还能听见几声蛙鸣。
刘家仿佛没有听见大伙的议论声,继续朝着进村口的路赶去。
狗吠声立刻此起披伏,像是在宣誓主权一般,这里是它们的地盘!
“爹!”
刘玉荷的四哥刘玉清,脸上流露出七分惧意。
“村里多半已无活人,这群畜生还在,就怕有的吃了人肉。我们当心一些,若有畜生扑来,保护好你妹妹。”
刘谷一边放慢赶车的速度,一边从坐垫下抽出砍刀。这砍刀快赶上刀剑的长度了,想来是特意定制的。
“都警惕一些,莫让畜生咬到了。今晚,必须进村。”
随着刘谷一声怒喝声,众人都打起了十二分精神,再无之前嬉闹的心思。车上放着木棍,就是防备路上遇见了宵小之辈。
毕竟,在这个时代,不仅有路霸、山匪,还有不少野人。
有的人还带了家里的砍柴刀,或者锄头、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胎穿炮灰,被穿书娘带飞》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