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3章 (倒装句)宾语前置(1/1)
在文言文里,宾语通常也是放在动词或介词后面,在下列这些情况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以提前,但翻译时,要将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后。
1、动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宾语提到动词前面,大致有三种情况: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置于动词前。
所谓否定句是表示否定的句子,即句中有否定副词“不、弗、未、莫、否、毋”等,或表示否定的动词“无”。
例: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即:古之人不欺余也!
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谓语动词之前。
在古代汉语里,使用频率较高的疑问代词为“何”,其他还有“谁、孰、恶、安、焉、胡、奚、曷”等。
例: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大王来何操”即“大王来操何”。
例:沛公安在?(《鸿门宴》)即:沛公在安?
例:复驾言兮焉求?(《归去来兮辞并序》)即:复驾言兮求焉?。
(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这种现象在古代汉语中较常见。
例: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何厌之有”即“有何厌”,“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即:不知句读,不解惑。“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4)注意
表示动作对象的单一性或强调宾语,往往用“唯……是……”的形式,可将副词“唯”译成“只”“只是”,而助词“是”为提宾的标志,不译。
如“唯利是图(唯图利)”、“惟命是从(唯从命)”、“唯你是问(唯问你)”、“唯才是举(唯举才)”等。
2、介词宾语前置
常见的介词“于、以、为、与、从、自、向”等,它们往往与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结合,组成介词短语。这些在介词后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叫作介词宾语。介词宾语一般放在介词之后,文言文中在下面几种情况下,宾语放在介词之前:
(1)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放在介词之前。
例:何为其然也?(《赤壁赋》)即:为何其然也?
例:子卿尚复谁为乎?(《苏武传》)即:子卿尚复为谁乎?
(2)介词宾语不是疑问代词,但是为了强调它,也放在介词的前面,这种情况最常见的是介词“以”的宾语前置。
例:余是以记之。(《石钟山记》)即:余以是记之。
例: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诗经·卫风·氓》)“秋以为期”即“以秋为期”。
例:是以区区不能废远。(《陈情表》)即:以是区区不能废远。
(3)介词宾语是方位词,也放在介词的前面。
例:项王、项伯东向坐;亚夫南向坐,——亚夫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鸿门宴》)即:“向东”“向南”“向北”“向西”。
宾语前置句典例
例:不吾知其亦已兮。(《离骚》)即:不知吾其亦已兮。
例:臣未之闻也。(《齐桓晋文之事》)即:臣未闻之也。
例:而又何羡乎!(《赤壁赋》)即:而又羡何乎!
例:技经肯綮之未尝。(《庖丁解牛》)即:未尝技经肯綮(从没有拿刀碰撞过脉 络相连和筋骨结合的地方)。
不想错过《古文常识》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