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1章 老板心思(1/1)
柳建国聘用王小二老师是有他的战略谋虑的。
他把王小二老师当作人生路上的贵人,每一次进步,公司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老师的启发,指点与帮助,王科的智慧成了无价之宝。也许,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呢!
“万华”公司,从“万国”公司分离之后,从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到进入市制造业50强,直至进入光学眼镜行业5强,是跳跃式的。
但管理跟不上,特别是财务管理,局限于作坊式的记账报账流水账,如何跟上现代化决策?来点经济活动分析,作点动态线性小结,做不出!
公司股东就是他与琴琴俩人,注册资本从当初的50万,到后来的500万,现在的5000万,公司从5人,50人,直至今天发展到500人,挂牌从县牌到市牌,到省牌,可比例一直是柳建国55%,唐玉琴45%。一句话,还是“二人转”,外人眼中的“夫妻老婆店”。
今后怎样步入资本市场?柳总有个人才引入计划,挖一些技术,营销,管理方面的人才,给他们股份,让他们将毕生的心血同公司捆绑在一起,直至公司上市或出让。
柳建国以为这是现代企业的发展模式,公司要再上一个台阶,必须面对全球市场,占领份额,产品更新换代快,引领潮流。
唐玉琴持不同观念,以为华人家族企业发展是成功的,“万华公司”也是成功的。公司的主要岗位都让柳家唐家的亲友把持,团队很牢固,引领外人,分散资本会失控。
最要命的是,老婆是内当家。 说不得批评不得,当初创业,她作了贡献,公司是跟着“万国 ”公司的脚步走的,说得不好听的,是踩着巨人的肩膀上去的,她的叔叔也是引路人,变贸易公司为生产企业后,技术骨干,熟练工人都是唐家人。
公司连开个会都开不起来,还不如坐在床上,统一思想。两人的分工是,公关,贸易,供货都是柳总,而生产发货都是琴琴。柳总的思路,无非要内外一把抓。
唐玉琴担心公司发展了,自己靠边站,娘家人被排挤,再混进个有“心机”的狐狸精,悔之晚矣。
现在,无论聘用谁,谁当财务经理,琴琴都是财务老大。柳总想, 虽然她尽心尽责,但起点不高,无文凭(职中会计班)无职称,本性又柔弱寡断,如何当大公司的家?
王老师来了,虽名为“出纳”,但很权威,有“四师”坐镇,谁能笑我朝中无人?银行,税务,工商,哪个部门再敢指手划脚?再说,琴琴一直尊祟他,可以坐镇惟幄,可以把关,可以出主意,可以指导。真是“定海神针”。
于是他首先提出让王科拥有5%的干股,即25万,柳转15万,唐让10万,打破僵局,开始扩大资本,改变资本结构。
当初在王科家时,王小二没有明白柳的用心,上班后,柳说出了他的心思,王科明白,纠正说:
“这不叫干股,叫代持股,挂在我名下,我是股东,参与股东事宜,但不参加分红”。
柳总又谈起,委托王老师要找一个好财务,他觉得财务是公司发展的最大瓶项。
王科表示,他有信心把财务制度建立起来,把唐玉琴培养好。
“朽木不可雕也!”柳建国一声叹息。
“怎么,对老婆没信心?”
于是柳总说了件事…终于使王科与柳总统一思想。
不想错过《意外之外财》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