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3章 他叫王乾坤(1/2)
是王蜡烛的错觉吗?自从弟弟出生以来,整个家都变得更加和睦了。听不到了女人的咒骂声,看不到了王二锤面目狰狞的样子,也不再见老光头和女人扭打在一起了,王家院子里尽是和睦与温馨。每个人都喜笑颜开,弟弟好像上帝派来的天使,让王家每个人心里的怨恨都消失无踪。这突然温馨的画面让王蜡烛还不太适应,可更让她没想到的是——王二锤居然要在王家院子旁边新盖一座房子,以后他们一家四口就住在新房子里了,与老光头彻底分家。王蜡烛不明白,为什么家里变得更和睦之后反而要分开,当初女人和王家人打得不可开交时怎么不分家呢?可转念一想,四个人住一间屋子确实有点挤,大概是因为空间不够大才盖的新屋子吧!
新房子选址在王家院子南面,与王家院子仅一米之隔。北面是马路,东面是胡同,西面是庄稼,只有南面有开发的余地。南边是湾,三月的湾里刚刚化完冰,而且这时候芦苇还未发芽,正是填湾垫河的好时候。王二锤喊来工地上的工友,从堤坝那里拉来几车土,把湾填了二分之一,压实之后就在上面打地基、砌砖墙……忙的不亦乐乎。有时王蜡烛也会在放学之后去新房子那里帮忙,虽然她一次只能搬得动一块砖,但能为新房子出一份自己的力,她心里别提有多开心了。还有周末的时候,阳春三月正是春回大地的季节,和煦的日光照到王蜡烛身上,不一会儿她就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了。这时手拿板刀正在砌墙的工友就会调侃王二锤:“二锤这小子有福啊,不光得了个大胖小子,闺女也当儿子使了,哈哈哈……”另一个正拿卷尺的工友也打趣说到:“你看人家二锤,有儿有女,这下齐活了,真就凑成了一个‘好’字了!”惹得工地上一片大老爷们哈哈大笑。王二锤则抱起刚叠好的十几块砖头,也随着大家笑笑,这时候的他会抽空看一眼王蜡烛,好像是对王蜡烛这么辛勤工作的肯定。也有人开玩笑地冲王蜡烛说:“蜡烛啊,以后谁要敢欺负你,就有你弟弟给你撑腰了。”王蜡烛不知道该说什么,只是更加努力地抱起砖头递给王二锤,擦擦脸上的汗,继续埋头干。
女人则待在屋子里照看弟弟,喂奶、换尿布、洗尿布、哄睡觉……一刻不得闲。女人的婆婆则专门给这群来帮忙的邻居做饭,用大铁锅蒸上二十几个馒头,炒芹菜、炒豆芽、炒莴苣、炒萝卜,再来个西红柿鸡蛋汤或者蘑菇鸡蛋汤,一群人能吃得连盘子都不剩。中午饭点的时候,女人的婆婆会单独把王蜡烛喊来,让她给女人带去几个煮的鸡蛋,有时还会从烧火的灶口里变戏法似的掏出两个表皮被烧糊的地瓜给王蜡烛,这种糊地瓜是王蜡烛最喜欢吃的,剥开糊皮,里面就是冒着热气的、香气四溢的黄瓤,又软又甜,让人回味无穷。整个家里一片欣欣向荣的气氛,王蜡烛好享受这样的状态,同时她又陷入两难的祈祷境地:一方面她希望新房子快点盖完,这样就能有更宽敞的屋子可以住啦;另一方面她又祈祷新房子慢点竣工,那么现在这种温馨的状态就可以持续久一点了。可是不管她怎么想,工程的进度总是一定的,不会因为她的希望与祈祷而改变。
不给新房子帮忙的时候,王蜡烛便在老房子里照看弟弟。还有什么能比整天看着这样一副肉嘟嘟的小婴儿更快乐吗?自从女人打医院回来,王蜡烛对这个小人儿了解的更多了。原来,他是在2月24号出生的,那天正是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的日子,出生在这样一个好日子里,王蜡烛对这个小人儿更喜欢了;名字也在医院就登记了,按照王二锤的说法,男娃的名字里必须要有王家的辈分,到了王蜡烛这一代,祖传的这个辈字应该是“前”,王二锤思前想后,决定给小儿子取名“王乾坤”,所以户口本上也一并用了这个名字。回到家后,老光头才听说王二锤把”前“字改成了”乾“字,气不打一处来,非要王二锤把”乾“字改回来。
“爹,这不都是”前“吗,”乾坤“就是是宇宙,这多好……好听啊!”王二锤辩道。
“辈分是老祖宗都定好了的,咋能随便改!”老光头拿出旱烟,深吸了一口。
“没……没事,听着一样就行了。”王二锤不听,也不觉得这是个大问题。
“不听老祖宗的话,到时候有你受的!”老光头见王二锤不听劝,慢慢吐出烟圈,盯着地板说。
“这都……都二十一世纪了,新中国都成立这么些年了,封建老社会早没了。爹,你也得跟……跟上时代啊!”王二锤显得深明大义,竟说老光头是封建。
“哎,爱听不听,咱也管不着。”老光头不再坚持,只是等王二锤走后,自言自语道:“没想到你给改了家门了,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啊。”
那时候的王蜡烛还不知道“乾坤”意味着什么,只是觉得名字就像编号一样,只是用来区分每个人的。所以四下无人时,王蜡烛一边摆弄小人儿,一边嘴里默念:“乾坤乾坤,你快点长大,长大以后我给你买好吃的,咱们一块儿出去玩,去看蚂蚁搬家,去捉蚂蚱,捉蜻蜓……对了,还有羊,咱爷养了好多羊呢,走我带你去看看去……”小人儿只是躺在床上,睁着眼睛认真看着王蜡烛,好像听懂了王蜡烛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蜡烛枯》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