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1章 第一个大太监(1/2)
2. 王振重新整理了一下那天发生的事情,那天的见证人.
有的人是他必须依靠的,比如少年天子朱祁镇。有些人是他必须躲着点的,比如张太皇太后,有的人,则是必须打压的。
比如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这三位是从朱棣就开始进入中央的大臣,合称三杨,其中,杨士奇有学行,杨荣有才识,杨溥有雅操。而根据他们的老家所在地,北京人称杨士奇为“西杨”、杨荣为“东杨”、杨溥为“南杨”。有他们三人一百八十度笼罩,王振实在振作不起来。
要翻身,就得踏得三杨的尸体上。
但王振第一个要对付的人,还不是三杨,而是一个同行。
司礼监掌印太监金英。
以现在的说法,金英还是一个外国人:越南人。
永乐五年,朱棣派大军远征安南,得胜之后大军带了一些长得机灵的男童回来。阉掉后送入宫中当太监,其中就有金英。
因为颜值高,又机灵,经过十多年奋斗,金英已经成为了太监中的霸主,司礼监掌印。
明朝的太监分为十二监,四司八局,三百六十度无死角帮助皇帝打理着他的帝国。
这其中,有很多名称高大上的部门,其实是苦哈哈的清水部门,比如神宫监,有个神字,好像很牛,其实就是给皇帝家的祖庙扫地添香的。
还有都知监,听上去也牛得不行,其实就是洒水扫大街的。吃灰的事情有他们,风光的事情就轮不到他们了。
而一些看上去不咋地的名称,却是很牛的单位。
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司礼监。
司礼监是十二监之首,帮助皇帝处理文件。内阁的大臣送上奏章之后,大部分的文件都送到司礼监。由司礼监太监代替皇帝批复,然后再把文件发放下去。而在批复当中,司礼监有对文件进行修改甚至否决的权利。这套组合拳叫批红。
而司礼监的最高领导称掌印太监,此外,司礼监还有提督太监,负责管理所有十二监的太监。还有秉笔太监。秉笔太监往往会兼任著名的东厂厂督。
金英就是司礼监的掌印太监。如果王振不能成为司礼监的掌印太监,那连太监中的霸主都做不到,怎么跟文臣斗呢?
取代金英成了王振的第一步。
论资历,金英比王振老,论宠信,金英同样得到了皇帝朱祁镇的信任。
王振要取代金英还是很困难的。
可是,王振还是找到了机会.
金英没有掌控住东厂。
我们知道,永乐年间,为了对付失去控制的锦衣卫,朱棣起用太监打倒了锦衣卫指挥使纪纲,又成立了最高规格的特务机构东厂,全方位侦察官员。东厂的领导厂督品阶不高,但权力不少。
那金英为什么不掌控住这个部门呢?
因为东厂也不当大哥好多年。朱棣去世后,继任的朱高炽跟朱瞻基都不喜欢特务统治,把东厂跟锦衣卫晾在了一边。
王振意识到,是时间重新激活这个老牌的特务机构,并为自己所用了。
王振指派东厂的太监重新开工,四处侦探,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被他侦察到金英的问题。
金英在京城里开了一些店铺,不遵守朝廷规定,私自经商还算了,竟然还勾结一些无赖,搞暴力垄断,强买强卖,扰乱了市场的正常经营。
弹劾金英的奏章送到了内阁,依旧又送进了宫里,也就是摆到了司礼监的桌子上。金英一看,就知道摊上大事了。
是利用手中的权力进行反击,还是让步?
权衡之下,金英选择了后者,他也猜到了幕后的主使。
金英给王振让出了司礼监掌印太监的职位。作为权力场的选手来说,他是不合格的,但对生存来说,他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金英在其后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最终,他也获得了善终,年老后在南京挂了一个闲职。
现在,王振成了太监的霸主,不但重新激活了东厂,还把锦衣卫给收编了。说话纪纲这位锦衣卫大佬被弄死之后,锦衣卫就像没妈的孩子,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也就里面的一些业务能力突出的,在东厂兼个职,给东厂的人跑个腿,打探个消息。
到了王振时,王振安排自己的亲信马顺担任锦衣卫指挥使。于是,原本跟东厂是平行的锦衣卫彻底沦为了东厂的跟班。
手里掌握了两大特务机构,王振要怎么对付三杨呢?
夹起尾巴做人!
王振明白,三杨的威望还不是他可以撼动的,至少目前还没有戏。
于是,王振见到了三杨,摆正心态,勤打招呼,一般都是派人去内阁送取文件,王振不辞辛劳,必须亲自跑腿,见到三杨,必是杨老杨老杨老。重要的称呼重复三遍。他谦虚谨慎的态度深深打动了三位老杨。他们甚至还发现,王振这个人还是懂点道理的。
有一回,三杨进宫,发现皇帝朱祁镇在踢球。
小孩子嘛,总要有点娱乐活动。但毕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一读就上瘾的中国史》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