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71章 白首不相离(2/7)
兵,为了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苏廷寒下令,命全军将士,携带少量辎重粮草,备齐战马,驱使所俘获的北胡降兵,作为前锋,替身后大军开路。
看得出,这样做,有显而易见的好处:
一来,随身辎重不多,便于快速轻装前行;二来,任用这些北胡裔武人,在茫茫大漠行军,不仅不会迷路,还能取食于敌,节约粮草;三来,更可摸清敌营底细,知己知彼,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就这样,苏廷寒所部,横跨茫茫大漠,一路出击,六战六捷,于牵屯山一役,生擒乃蛮王子屈出律,诛杀北车耆王,大破两万北虏,斩首万余,俘获甚众。
之后,苏廷寒挥师北进,乘胜奔袭,率军越侯山,渡弓卢水,终于在沈儿峪一带,与乃蛮部主力狭路相逢,隔沟对峙。
于是,苏廷寒指麾三军,列阵迎击敌寇,一日内连战数场,从清晨杀到黄昏。
一场大战过后,十万秦军将士,步骑配合,击溃乃蛮主力,俘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八十三人,共计斩敌七万余人,缴获无数。
沈儿峪之战,乃蛮部主力精锐,几乎死伤殆尽。万般无奈之下,乃蛮王孛端察儿,只得收拢三万残兵,向北逃遁而去。
在沈儿峪大胜后,东路军上下,士气高涨,身为主将的苏廷寒,抓住时机,率部大举挺进,突破象山,直逼北胡王庭。
与此同时,十万西路军主力,也在车骑将军杨汉超的率领下,战果斐然,兵锋战刃横扫漠南,王庭两翼,被尽数折断。
与苏廷寒的东路军一样,杨汉超的西路军,先是北出河朔,大军北越贺兰山,绕道居延海,过浑河,入漠南两千里。
进入漠南之后,杨汉超集结骑兵,在弱水上游对敕勒、兀良哈的侧背防线,发起猛攻,仅半个时辰, 便将其一举摧毁。
此役,杨汉超亲率骑兵,杀入敌军大阵,历经一番血战,终以伤亡三千余人的代价,歼敌三万余人,迫降敕勒小王数人,及王子、相国、都尉,共两千余人。
联军兵败弱水,敕勒、兀良哈两大部落,只得丢下大量牛羊杂畜,引兵败走,退往白马关一带,欲与秦军长期对峙。
而后,杨汉超一鼓作气,长驱向北,行军时以轻骑疾进,弓手夹路开道,又从俘获的降兵处,得知了联军的确切驻地。
旋即,杨汉超便令江夏王萧骏,率部从东路迂回策应,出击兀良哈侧翼,而自己则奔袭三百余里,穿过大漠,与早已布阵的敕勒本部接战,展开正面对决。
两军交锋,杨汉超下令,先以武刚车环绕为营,稳住阵脚,随即派出五千铁骑出战,凭借骑战攻势,牵制敕勒前锋。
两军战至日暮,待大风骤起,沙石扑面之际,杨汉超大喜过望,趁势指挥骑兵,从两翼包围敌军,对其形成合围之势。
敕勒酋长尔朱羽生,眼见秦军兵强马壮,又是杨汉超领军,不敢恋战,急率精骑数百,向着西北方向,一路突围而逃。
杨汉超得报后,立即派遣轻骑,连夜追击,自己率主力随后继进,奋力追杀。
酋长出逃,敕勒自然溃不成军,面对气势高昂的秦军,顷刻间,乱成一盘散沙,溃散而败,人马自相蹂躏,惨不忍睹。
战至天明,大军追击二百余里,未能追上敌遒,沿途歼敌五万九千余人,行至白马关时,截获了大批屯粮,及时补充了军需,随后火烧白马关,焚城而归。
随着东、西两路大军,接连取得胜利,草原三大部:乃蛮、敕勒、兀良哈,皆溃不成军,其麾下部众,死伤殆尽。
面对此等情景,身为草原的共主,——北胡可汗乙失夷男,遂下令收缩兵力,将仅存的二十万部众,全数移至漠北,打算凭借沙漠戈壁,来阻挡秦军进攻。
至此,漠北大决战,即将就要拉开了。
书房内,灯火通明。
摄政王的案头上,一盏五瓣莲宫灯,灯芯明亮,照着一个薄薄的,加了七道火漆,白布密封的木匣,包裹得严严实实。
单看这东西的密封和加急程度,只要是个人,都会单纯地以为,那是关系国家兴衰,将士安危的绝顶机密军国要务。
灯下的萧弈,单手支颌,淡淡注视着那木匣,心想这个“杨阎王”,越发混账了,都是一军主将了,怎么还毛手毛脚的。
就算和北伐有关的军情,需要严加密封,八百里加急,那也不用上七道火漆吧?这要万一出了什么差错,该怎么办呐?
堂堂的摄政王殿下,腹诽了半天,伸手掂了掂木匣,顿时又皱了皱眉头——这么重?知道的以为是军报,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家书局新出的什么话本呢!
木匣缓缓打开。
“啪”的一声。
从那个木匣里面,掉出了一个小册子。
这小册子,钉得整整齐齐的纸,还用麻纸做了封面,封面上还作了画,着色新鲜大胆,笔意鬼斧神工,颇有大家功力。
盯着那封面,萧弈剑眉一挑,险些没将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江山赋》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