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63章 归帝都(2/7)
驾车队,到了帝都东门外的十里郊亭,与帝都已近在咫尺。
目下,十里郊亭,遥遥在望,却依然是大风飞扬,官道寂寥,尽显肃然之风。
茫茫旷野之上,这片煌煌车马,便如漂荡的孤舟,既倍显萧疏,又颇见孤寂。
“报——”
正在此时,一骑驰来,在仪仗马队丈许之处,堪堪骤然勒马,烟尘直扑王车。
随后,一名重甲锐士,翻身下马,大步走上前去,单膝跪地,声若洪钟,道。
“启禀摄政王,前方十里,即为永宁门,标下奉上将军之命,前来恭迎王驾。”
王驾,巍然不动。
一只刚劲的大手,从马车侧窗边缘伸出,将布帘斜撩起半边,现出一双黑亮深邃的眼眸,和它上方英气十足的剑眉来。
护卫在前车侧旁的苻平,回头看见,拨转马头,恭恭敬敬,持枪通禀了一声。
“大王。”
那对幽邃、寒厉的眸子,轻轻颤动了一下,依然缓缓游目,看着外间的风景。
这段官道,十分平阔,视野向前延伸,可以看到一里开外的矮岭,横绵而出。
官道绕岭而过,转了一道急弯,后方隆起了几个小山头,遍岭都是葱郁密林。
“何事?”
“大王,前方便到永宁门了,末将敢请就地扎营!大王歇息,末将前往通报。”
说话之人,正是虎贲校尉苻平,他高坐马背,平端霸王铁枪,声音十分高亢。
未曾料到,坐于车驾里面那人,扶着窗边,淡淡一笑,仅仅是随口说了一句。
“永宁门,乃我大秦帝都门阙,国家之象魏,我回我家,何必在乎有迎无迎?”
不用猜,马车坐着的那人,不是别人,正是那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手握天下强权,叱咤风云十余载的强悍王者。
——摄政王萧弈。
“走吧。”
说罢,萧弈一挥手,拉上了马车车帘。
煌煌王驾,在铁骑簇拥,旗帜如林的护卫下,继续辚辚前行,驶过十里郊亭。
与此同时,永宁门前。
巍巍皇城下方,一派庄严肃穆,恢宏壮观,本是阳春三月,却如寒霜般威压。
湛蓝的天空下,帝都陵阳城,那高大的城墙,厚重的城门,雄伟的宫城,在春日阳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辉煌、威严。
王驾即将入京,永宁门城门大开。摄政王离京南巡时,还是寒冬腊月,眼下返京,却已是初春三月了,一片暖意融融。
袅袅莺啼,不绝于耳,但却掩盖不住帝都城中的欢呼声,及鼎沸的人山人海。
圣武四年三月三日,恭迎摄政王返京的盛典,在帝都永宁门外,如期举行了。
正午,春光明媚。
皇城,永宁门,红绸高挂,风铃阵阵。
从十里郊亭到永宁门,卤簿开道,红毯铺落,一千御林卫军,金盔金甲,手执长戟,夹道恭迎摄政王,场面极其浩荡。
花团锦簇之中,众乐官击筑鸣乐,一时间,鼓乐齐奏,丝竹管弦之音,恍如高山流水,又似滔滔大江,悠悠响了起来。
靠近皇城城门,距此不过半里处,是一道状若却月,汉白玉制成的拱形天桥。
桥下河水,是谓龙须沟,当地的老百姓,都说是京城水脉至此,凝成龙须,可大秦王朝崇火,便以一座桥镇压水龙。
都城第一门外,天桥的两侧,树有名为“敷文振武”的两座牌坊,矗立于京畿。
兵部、刑部等衙门,属武即阴,位于左侧振武牌坊之后;礼部、户部、翰林院等,属文即阳,位于右侧敷文牌坊之后。
“敷文”二字,曾出自棋待诏徐长卿之手,到了如今,也换上了一幅新的匾额。
石桥正前方,视野开阔,地域宽广,是一处广场,那里冠盖云集,满目朱紫。
这时,广场中央,以上将军苏廷寒、太子太保崔光、太子少师钟宪为首,大大小小,四十余位朝廷重臣,皆汇集此地。
将近五十人的阵容,这其中,有白发苍苍,才官至五品的花甲老人,有而立之年,却前程似锦的四品大员,更有不惑之年,手握一部的天之骄子,有地位超然的黄紫贵人,身穿蟒袍的皇亲国戚。
苏廷寒、崔光、钟宪三人,站在百官队伍的最前排,身后公卿众臣,手持玉简,依序站立不动,犹如一棵棵千年白杨。
今日是郊迎,在场的众官,包括苏廷寒、崔光、钟宪在内,都身着炭色绣方正官纹的元服,文官束长冠,武臣束羽髻。
柔和的春风,微微拂过,拂过了那些公卿贵胄的官服,猎猎作响,大袍轻翻。
看得出来,这些重臣的心情,就像那春天的麦田一样,沉甸甸的,极其饱满。
他们的目光,深邃、激荡、平和,充满了期盼,望向了远方,等待着自远处而来,威势十足的金盖王驾,静静守望着。
“哒,哒,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江山赋》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