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52章 血染督台(1/7)
亥时,江陵北城。
此刻,夜幕降临。
沿着淮水两岸,依旧是笙歌鼎沸。水面游船如织,倒影涟漪,各色艳丽不已。
一众商贩、艺妓,叫卖不绝。河岸的街道之上,人潮涌动,灯火通明,一夜鱼龙舞,火树银花,一番热闹繁华的景象。
崇德坊,漕运衙门。
恰在这时,漆黑的天空当中,于骤然间,划过了一声夜枭唳鸣,凄厉响亮,盘桓于暗沉的夜色里,堪堪地长啸而起。
随即,一只墨黑色的夜枭,展开着双翼,鹰唳阵阵,翱翔掠空,飞过繁花似锦的南都夜景,飞过雕车竞驻的麟德天街。
最终,这只夜枭,收拢起了羽翼,尖喙利爪,落在某处幽深、庄严的建筑前。
门外火把明灭,照亮了两尊青铜狮像,也照亮了上方的一块匾额。匾额的正中央,赫然醒目,镌刻着两个正楷大字。
——“督台”。
没错。
这里,不是别处,正是江州漕运衙门,江州漕运提督府衙所在,是仅次于江州刺史府的地方州府,调拨钱粮的机构。
江州漕运衙门,品级较高,隶属从三品官制,部院机构庞大,规制比同刺史府,文官、武臣达二百七十人,下辖储仓、粮库、卫漕军械司等,共约两万多人,皆以能臣干吏,治河大员,担任要职。
江州的漕运衙门、提督府衙中,司空分署的地位,也是较为重要,不容忽视。
因为,这个仅次于刺史府的漕运衙门,主管着修缮闸坝、维护堤岸、疏浚河道等工程,执掌漕运之命脉,权重如此。
煌煌提督府,一派庄严肃穆,与各地所有衙门一样,暮气沉沉,看不到一丝勃勃生气,融入黑夜,也变得晦暗了起来。
整座漕运衙门,以大堂、二堂、三堂为主体,又以为首的大堂,为中心建筑。
府衙从北到南,依次是照壁、豫南首郡坊、大门、仪门,衬托出森严的府衙。
进入仪门后,是个南北向拉长的四合院,宽敞开阔,容纳着天圆地方的布局。
堂前设置月台,做卷棚,加上一条“九檩无廊”,硬山结构,整体高峻威严。
大堂的色彩,依定制是冷色调,青砖灰瓦,暗色楹柱。梁枋彩绘,青蓝碧绿,一种古朴大气,扑面而来,萦绕院落。
府衙大堂之上,高悬着“公廉”两字匾额。除此以外,还有一幅对联,笔力遒劲有力,蕴含充沛,阐释了“公廉”之义。
“为政戒贪,贪利贪,贪名亦贪,勿鹜声华忘政事;
养廉惟俭,俭己俭,俭人非俭,还从宽大保廉隅。”
天色,时值深夜。
堂中,幽邃空洞,显得是分外寂静,听不见一丝响动,唯有几盏油灯,折射出了微弱的灯光,映在平整、光滑的地上。
并且,大堂里的陈设,亦非常简单。中央一方公案,一张太师椅,别无他物。
公案太师椅后,设有一道屏风。在屏风的上面,满绘着海水江崖云雁图,画工十分细腻,这是朝廷三品官员的“标配”。
那方公案上,整整齐齐,摆着的物什,有签筒,有若干公文,还有一副笔架。
而且,一支签筒的容积,是户部颁定的一斗米容积;一支签子的长度是一尺,遇上缺斤短两的纠纷,可以当作量具。
偌大的公堂,灯光晦暗,陈设古旧。一整间的府衙,无时无刻,弥漫着一股挥之不去的冰冷,夹杂着数不清的沉闷气。
这个时候,大堂的堂下处,空无一人。
不,准确地来讲,只有两个人而已,除此以外,再无他人,俨然空荡荡一片。
只见,公案的右下方一角,一位身形魁梧,虎背熊腰的威武大将,全身重甲战袍,身姿挺拔如苍松,气势刚健似骄阳。
他的黝黑浓眉以下,一双璀璨如寒星的眼眸,炯炯有神,极具统率大军之势。
将军一袭铁甲,勃然英姿,有如琼枝一树,栽于黑山白水间,终身上下,流露着琉璃般的光彩,漆黑不见底的眼眸,有如一潭深水,直淹没得人无处喘息。
四周的黑暗,伸手不见五指,却看得清将军嘴角不经意的上扬。一对黑色眸子,犹如烈火,摧枯拉朽,直直焚到心底。
这位威武大将,全身披甲,如一尊铁塔,岿然不动,直挺挺,傲然之势未减。
他的右手手中,五指合拢,紧紧握着一柄清亮如雪,阴森凄冷的六尺大刀,刀杆轻轻拄地,刀锋冷光四射,霸气外露。
——“合扇板门刀”。
大秦军中的一代名将,战功赫赫,纵横沙场的“阎王杀将”,大秦摄政王的爱将,朝廷敕封的车骑将军、楚国公,十余载追随摄政王,从北境杀到江南,从陇西杀到中原,灭楚、亡越、平赵、破胡,奋力征战天下的英雄名将,正是此人。
杨汉超身着甲胄,目光迥异,手握一柄雪亮大刀,似天神下凡,威势赫然,立于公堂上,力压魑魅魍魉,横扫鬼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江山赋》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