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43章 瓜洲渡(2/7)
铁骑驱驰,自大秦立国以来,可谓史无前例。
并且,这个时候,瓜洲古渡,大江江心中央,依旧是白帆层叠,樯桅恍如丛林。
每只大船上,都堆满了粮食、车辆、丝绸等物资;楼船与货船之外,五艘巨型大船,最为特异。两艘专门乘坐百余名工匠的大船,三艘装载大型巨弩的战船。
在这些众多船只的簇拥下,一艘高大巍然,外观磅礴的巨舫楼船,居于船队正中,缓缓破浪航行,显得十分鹤立鸡群。
只见,这艘巨舫楼船,高达四十五尺,阔五十尺,长二百尺,简直就是一座移动的水上府邸,甚至是一座水上宫殿。
船上共有四层,最上面的一层,是主室与东、西议事大堂,以供处理公务与召集幕僚之用;中间一层,设有十余间内卧,俱为水师将领、王府幕僚下榻之处。
而最底下的一层,即为巨弩大阵,百余水师精兵,皆是身披铁甲,层层护卫。
整个巨舫,它的外观,好像一条栩栩如生的巨龙。龙头引颈向天,怒目圆睁,甚为威严,龙尾高高翘起,姿态高傲。
主帆与前帆相连,桅杆笔直矗立,两排的兵丁水手,列开队形,船首直指苍穹。
这艘由众船簇拥,处于船队正中,外形雄伟壮观,状若九天苍龙的巨舫大船,正是大秦摄政王萧弈乘坐的专用御舟。
——“翔螭龙首舟”。
大秦圣武三年,十二月中旬,深冬时节。
由于永济渠沉船,军粮失窃,大秦摄政王萧弈,以一国相邦、天朝上王的尊崇身份,就任江南道黜置大使,提调江淮一切军政要务,手持太祖御刀,奉旨出京钦差,代天巡牧,彻查漕渠覆船案。
身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秦摄政王,当时大秦朝廷的实际主宰者、掌控者。
萧弈离京之前,对于朝局政事、四境军务,还有六部协作,都做了相应的安排。这些安排,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摄政王离京之后,上将军、上柱国、太尉、卫国公苏廷寒,代掌兵权,统辖三军,主理北境军务,暂行统帅之职。
二,内史令、太子太保崔光、中书门下平章事、太子少师钟宪,入居西柏堂,省决朝中庶务,共掌中书、门下二省。
三,晋王萧愉、燕王萧恒,二王留守京师,执掌宗正寺,暂时总摄百揆,约束诸王,辅弼皇帝萧澄,参与朝政决策。
一切安排妥当,十二月十四日,摄政王萧弈,携王妃元清柔,以及义宁王萧晟、车骑将军杨汉超、军师祭酒宁崇、镇安司少使庾尘、工部尚书卫玄等大小文武百官,总计三十余人,从帝都出发。
此番南巡,作为大秦摄政王的萧弈,亲领一万铁甲之师,包括燕山营五千精骑、三千虎豹骑、两千玄甲亲卫,还有百余镇安司暗卫,浩浩荡荡,踏上了仅次于出征作战,牧守四方州郡的南巡之路。
十二月十四日,摄政王萧弈,携王妃、诸将、百官,率一万铁甲,正式出京。
一万南巡大军,自帝都一路南下,出武关,经义阳、南郡,而至桂陵,旋即抵至里耶、城父等地,逐渐靠近南境行台。
经过将近五天的行路,十二月十八日,摄政王一行,万余南巡大军,穿过陈郢,进入江南境内,抵达至胶州港港口。
此时此刻,胶东水师、南湖水师、青州水师,三支水师精锐,五百余名官兵将士,肃清周边水匪,提前三天,集结于胶州港口,恭迎摄政王王驾,万事俱备。
到达胶州港后,萧弈决定,自己与妻子元清柔、军师祭酒宁崇、镇安司少使庾尘、工部尚书卫玄等人,沿着汉江、湘水,从水路乘船南下,由五百水师将士护卫,前往江州,与麾下铁骑分头行动。
于是,萧弈传下教令,义宁王萧晟、车骑将军杨汉超二人,率领万余铁骑锐士,自胶州港,继续一路南下,经广陵、丹阳,过安陆、鄂州,即刻前往江陵。
萧晟、杨汉超二人,先行率领大军,进驻两淮,与自己会合,一并开赴江州。
然后,摄政王萧弈,遂与王妃元清柔,还有宁崇、庾尘、卫玄等人,自胶州港登船,乘舟渡江,向着江陵进发而去。
登船之后,萧弈一行,由五百水师精兵护卫,前前后后,集结了两百余艘楼船、战舰,沿汉江南下,由水路前往江陵。
目前,摄政王、王妃一行,行至瓜洲渡。
……
夜色下,江面平静如初。
那艘“翔螭龙首舟”,依旧在深邃、宽阔的汉江江面上,携带着两百余艘船只,破浪航行,卷起滔滔白浪,浪形胜雪。
如今在江上,这宽阔、碧蓝的江面,那艘大船,却是纯净的,桅杆高耸,白帆有如巨鸟洁翼,似要穿梭进天边的黑云。
巨舫主舱,大船的最高层,东林水殿。
水殿殿内,格外得静谧,陈设也是极为简易。唯有一方长案,一面屏风,一鼎香炉,仅此而已,再也没有别的物什。
那面屏风上面的图纹,百鸟朝凤,百凤回巢,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江山赋》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